2015-05-14
收藏
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表、条形统计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单式和复式),帮助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构建数据分析观念。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
1.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迁移和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内容从原先的四年级下册改为安排到五年级下册,这样的编排更加有针对性和统一性。除了条形统计图,还增加了统计表的回顾,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统计知识充分感悟,发现各自的特点。
画折线统计图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以“做一做”的形式出现,也是合情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调查对象的社会性和时代性。比如在研究复式折线统计图时,选取具有时代意义和社会性的上海老龄化问题为题材展开教学,并且让学生结合全国的人口数据去发现规律,进一步感受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结合上海和全国的数据,感受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体会统计的实际应用价值。
3.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要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例如,通过让学生收集、整理自己身高的数据,对照陈东的身高进行数据分析,一方面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做好铺垫。例如,通过调查学校一至六年级学生近视的情况,记录自己零用钱的收入、支出情况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积累活动经验,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二、教材例题分析
例1:单式折线统计图
例1教材以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为题材,用统计表给出了最近7年此项大赛参赛队伍的数据,并用条形统计图呈现出来。通过提问:参赛队伍的数量有怎样的变化?引出并介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通过观察两种不同的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体会统计的价值。
例2:复式折线统计图
例2以老龄化社会为题材展开教学,教材以上海市为例,用单式统计图分别呈现2001—2010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让学生在比较两组数据的过程中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从而产生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需要。通过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到上海人口自然增长数逐渐减少,说明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全国的人口数据,进一步感受全国人口的变化特点,体会统计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增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教案
认识平面图形教案3
数一数教案4
五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检测卷2
五年级数学认识位置检测卷2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五年级数学认识位置检测卷1
认识上下和前后教案
五年级数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检测题1
认识平面图形教案2
认识钟表教案
五年级数学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较复杂的数量关系检测卷
五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检测卷1
五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检测卷2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检测卷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教案
比多少教案2
五年级数学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检测卷
连加教案
五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方程检测卷3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检测卷1
连减教案
五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检测卷3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检测卷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3
五年级数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检测题5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检测卷2
五年级数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检测题4
五年级数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检测题6
认识平面图形教案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