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奥数是小升初考试中的重中之重,奥数题的题目设置和思维方式与日常学习的小学数学有一定的联系,同时也存在一定差异。如何在小升初考试当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奥数成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掌握奥数学习的解题思路,是学习奥数最根本的学习方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升初奥数高分指导:奥数解题思路(二),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思考题是锻炼同学们的思维的,下面的一道你是怎样做的?
题目是这样的:选择+、-、、中的运算符号,把下面各题连成算式,使它们的得数分别等于0、1、2、3、4、5、6、7、8、9。
(1) 2 2 2 2 2=0
(2) 2 2 2 2 2=1
(3) 2 2 2 2 2=2
(4) 2 2 2 2 2=3
(5) 2 2 2 2 2=4
(6) 2 2 2 2 2=5
(7) 2 2 2 2 2=6
(8) 2 2 2 2 2=7
(9) 2 2 2 2 2=8
(10)2 2 2 2 2=9
下面向你介绍三种解这道题的方法,希望你能受到启发,从而举一反三,学会解更多的思考题。
猜测法,也叫试验法。它完全是靠边猜测、边试验的方式求解。如(1)题,先试222+2-20,后试22+2-2+20最后试得22+22-2=0,成功了。猜到了一种答案,还可以继续下去,以寻找第二、第三种答案。
逆推法,就是从问题的要求或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地进行逆向推理,逐步靠拢已知条件,把已知条件逐个用进去,直至求出问题的答案。如(2)题,因为等号右边的1比等号左边的2小,所以只能在等号左边第一个2前面添上减号或者除号。如添上减号,使原题变成2 2 2 2=3。同理又因32,故可在等号左边第二个2的前面添上加号,使原题变成2 2 2=1。这时就很容易看出2-22=1了。综合前两步逆推,就得到2-22+2-2=1的一种解法。如继续作其它逆推,还可得到第二、第三种解法。
前面介绍的两种方法你看懂了吗?请不要着急,慢慢地消化理解,逐步加以接受。
下面请看第三种解法。
凑数法,这是一种综合运用知识的方法,它同样要结合试验才能顺利进行。如(3)题,可以让等式左边的5个2两两相减得0,剩下的一个2当然就和等式右边的2相等了,即2-2+2-2+2=2。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和猜测法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都要试验,但试验的方法是不同的,你能总结出它们的不同点吗?
初三数学下学年期末考试知识点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后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1》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公顷的认识》教案
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之解决问题》教案
苏教版五下数学《简易方程之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后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简易方程之方程的意义》教案
2016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点正方体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教后反思二
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教案
2016四年级期末考试四则运算知识点
精编九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整理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2》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之成数》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之折扣》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之学会购物》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案
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除法例4》教后反思
2016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之税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案
小学数学老师听课反思 好奇触动主动学习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运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括号》教后反思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教后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