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3
收藏
在下面这个加法算式中,每个字母代表0~9的一个数字,而且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
AB
CD
EF
+GH
————
III
请问缺了0~9中的哪一个数字?
(提示:I必定代表哪个数字?)
答 案
由于每一列都是四个不同的数字相加,所以一列数字加起来得到的
和最大为9+8+7+6,即30。由于I不能等于0,所以右列向左列的进位不能大于2。由于向左列的进位不能大于2,所以I(作为和的首位数)不能等于3。于是I必定等于1或2。
如果I等于1,则右列数字之和必定是11或21,而左列数字之和相应为10或9。于是,
(B+D+F+H)+(A+C+E+G)+I=10+10+1=22,
或者
(B+D+F+H)+(A+C+E+G)+I=21+9+1=31。
但是,从1到9到这十个数字之和是45,而这十个数字之和与上述两个式子中九个数字之和的差都大于9。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因此I必定等于2。
既然I等于2,那么右列数字之和必定是12或22,而左列数字之和相应为21或20。于是,
(B+D+F+H)+(A+C+E+G)+I=12+21+2=35,
或者
(B+D+F+H)+(A+C+E+G)+I=22+20+2=45。
这里第一种选择不成立,因为那十个数字之和与式子中九个数字之和的差大于9。因此缺失的数字必定是1。
至少存在一种这样的加法式子,这可以证明如下:按惯例,两位数的首位数字不能是0,所以0只能出现于右列。于是右列其他三个数字之和为22。这样,右列的四个数字只有两种可能:0、5、8、9(左列数字相应为3、4、6、7),或0、6、7、9(左列数字相应为3、4、5、8)。显然,这样的加法式子有很多。
初二数学下学期分式乘除单元练习题(2)
初二数学下17.2-17.2.1分练习题1(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21.1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同步练习2(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19.1 命题与定理同步测试题1(华东师大版)
初二数学下17.2.2 分式的加减法练习题(1)
初二下册整数指数幂单元测试(2)
八年级数学下21.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练习题1(华东师大版)
初二数学下17.3-17.4练习题(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19.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练习题1(华东师大版)
初二数学下20.5 等腰梯形的判定练习题(华东师大)
八年级数学下18.5实践与探索同步练习1(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第四章相似图形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21.1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练习题(华东版)
初二数学下20.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练习题(华东师大)
初二数学下19.3尺规作图练习题(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第四章相似图形试题
初二数学下17.2.2 分式的加减法练习题(2)
八年级数学下第六章证明(一)试题
八年级数学下18.4反比例函数同步练习1(华东师大版)
初二数学下17.2分式的运算同步练习(华东师大版)
初二数学下学期分式单元练习题二(含答案)
初二下册整数指数幂单元测试(1)
初二数学下20.3菱形的判定练习题(华东师大)
09初二数学下学期第五章单元测试卷(山东省枣庄市)
初二数学下20.4 正方形的判定练习题(华东师大)
初二数学下19.3尺规作图检测(C卷)(华东师大版)
讲讲菱形的判定:专题辅导
初二数学下学期分式单元练习题三
八年级数学下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试题
初二数学下19.3尺规作图检测(A卷)(华东师大)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