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2
收藏
碰到一个数学游戏:有9根火柴,两人轮流取,每次可取1根或2根或3根,火柴取完后,取得总数为偶数者胜。
在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后(这个问题是后手必胜),我在想,能不能研究一般情况?即对任意多根火柴,应该如何研究?结论如何?为此,进行了如下研究:
定义两个符合A(i)和B(i)分别用来表示对于i根火柴而言,先手最后能否取得奇数根和偶数根,具体的说,如果对于i根火柴,按上述要求取,先手有办法保证最后能取得奇数根,则A(i)=1,反之,A(i)=0,而如果对于i根火柴,按上述要求取,先手有办法保证最后能取得偶数根,则B(i)=1,反之,B(i)=0。
显然有:
A
(1)=1B
(1)=0即对1根,先手可以保证取得奇数根,但不能取到偶数根。
A
(2)=1B
(2)=1即对2根,先手可以保证取得奇数根(取1),也能取到偶数根(取2)
A
(3)=1B
(3)=1即对2根,先手可以保证取得奇数根(取3),也能取到偶数根(取2)
对于4根而言,先手取掉一轮后,根据所取根数不同,总会变成1根或2根或3根的状态,先手4根想取得奇数根,必须在这三种状态中找到一种使对方取不到偶数的状态。由B
(1)=0知,这种状态是存在的,于是先手四根只要取掉三根,对手面临1根的情况,而B
(1)=0,这种状态下对方无法取得偶数,从而先手4根必可取得奇数根,即A
(4)=1。下面考虑B
(4),即先手4根能否取到偶数,取决于对手能否取得奇数,同样,先手四根取一轮后,也会变成1根或2根或3根的情况,而A
(1)A
(2)A
(3)均取1,无论先手四根变成取1或2或3,后手均可取得奇数根,这样先手四根也只能取奇数根,于是B
(4)=0。
以上分析对于i是偶数的情况是通用的,即对于任意大于2的偶数i,如果B(i-1),B(i-2),B(i-3)中有一个取0,那么A(i)=1,否则,A(i)=0.而对于任意大于2的偶数i,如果A(i-1),A(i-2),A(i-3)中有一个取0,那么B(i)=1,否则,B(i)=0.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A
(5)的情况,先手取一轮后,必变成2根或3根或4根的情况,由于5是奇数,先手要想取到奇数根,必让对手取不到奇数根,而A
(2),A
(3),A
(4)均等于1,即无论先手5将局面变成哪种情况,后手都可以取到奇数根,从而先手5不能保证取到奇数根,即A
(5)=0。同样的分析,B
(5)=1
以上分析对于所有的奇数是通用的。即对于任意大于3的奇数i,如果A(i-1),A(i-2),A(i-3)中有一个取0,则A(i)=1,否则,A(i)=0。而对于任意大于3的奇数i,如果B(i-1),B(i-2),B(i-3)中有一个取0,那么B(i)=1,否则,B(i)=0.
有了以上分析,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A
(1)=1B
(1)=0
A
(2)=1B
(2)=1
A
(3)=1B
(3)=1
A
(4)=1B
(4)=0
A
(5)=0B
(5)=1
A
(6)=1B
(6)=1
A
(7)=1B
(7)=1
A
(8)=0B
(8)=1
A
(9)=1B
(9)=0(这个结论就表示对9根而言,先手无法保证取到偶数,即原题中后手胜)
继续往下写,可以发现,以上取值情况以8为周期循环。这样,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分式的运算测试
2015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检测试题
2015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试题
2015年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实数综合测试
分式的运算达标检测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末试题
2015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期末调研题
2015年七年级数学下期暑假作业
相交线同步测试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测试题
2015年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题
2015年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验
2015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假期作业
2015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调研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5年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数学试题
2015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测试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专练
2015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
2015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作业题
图形和变换训练试题
2015年七年级数学下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5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分式方程巩固练习题
2015新人教七年级数学下册能力训练题
七年级下期段考数学卷
2015年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题
2015年春期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
2015年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
图形和变换综合检测
《三角形》一章测试题AB2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