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2
收藏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并直观感知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利用七巧板这一既然学生感到熟悉,又由于其千变万化而易引发学生探索兴趣的素材,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的活动经验。
教材在例3中正式引入了七巧板,并让学生先“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再比一比“看谁拼得多”。既渗透了数学文化,又给学生提供了认识平面图形的丰富的素材,使学生借此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教材通过3个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反思的能力,使学生逐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如果说例2是学生自由拼组,例3则是学生有目的地(拼三角形)拼组,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就是利用之前的经验去“拼”。教材分别展示了学生用七巧板中的2个、3个图形拼组三角形的结果,也暗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从用2个图形开始拼,再到用3个图形拼。
“做一做”让学生用一套七巧板拼长方形,而且要看能拼几个,与例3的要求是相似的。“你知道吗?”介绍了七巧板的由来,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数学文化,感受七巧板的神奇魅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二、重难点突破
1.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突破建议
设计多层次的拼摆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要解决的问题:先让学生自由拼摆图案,体验七巧板拼出图案的千变万化。再摆出三角形,然后提出例3中要解决的问题——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看谁拼得多。明白要解决的问题后,让学生动手拼一拼,边拼边思考“怎样拼出更多的三角形”。可以先个人拼三角形,在组内交流用了几个图形,拼出了什么样的三角形;也可以先组内讨论应该怎样拼、怎样思考,然后再动手拼。在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之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梳理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基本方法,再看看谁拼得多。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突破建议
⑴精心设计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本节课应利用例3和“做一做”所设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有所感受、有所体验。
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让学生能动的拼摆和思考“怎样拼出更多的三角形(长方形)”,切忌由教师给出拼摆的结果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模仿。
数学脑筋急转弯:舔冰棒
数学脑筋急转弯:影子
数学脑筋急转弯:富豪的东西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数
数学脑筋急转弯:吹蜡烛
数学脑筋急转弯:砸玻璃
数学脑筋急转弯:切西瓜
数学脑筋急转弯:小朋友游泳
数学脑筋急转弯:烟鬼抽烟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馒头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水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看棒球赛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袋装苹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手指受伤
数学脑筋急转弯:按时吃药
数学脑筋急转弯:过桥
数学脑筋急转弯:几个子女
数学脑筋急转弯:裁缝剪呢料
数学脑筋急转弯:汤姆过生日
数学脑筋急转弯:放大镜
数学脑筋急转弯:按时吃药
数学脑筋急转弯:猫吃老鼠
数学脑筋急转弯:太阳转动
数学脑筋急转弯:买衬衫
数学脑筋急转弯:什么蛋不能吃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成语
数学脑筋急转弯:棒球比赛
数学脑筋急转弯:时针和分针重合
数学脑筋急转弯:买卖玩具
数学脑筋急转弯:买帽子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