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2
收藏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并直观感知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利用七巧板这一既然学生感到熟悉,又由于其千变万化而易引发学生探索兴趣的素材,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的活动经验。
教材在例3中正式引入了七巧板,并让学生先“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再比一比“看谁拼得多”。既渗透了数学文化,又给学生提供了认识平面图形的丰富的素材,使学生借此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教材通过3个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反思的能力,使学生逐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如果说例2是学生自由拼组,例3则是学生有目的地(拼三角形)拼组,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就是利用之前的经验去“拼”。教材分别展示了学生用七巧板中的2个、3个图形拼组三角形的结果,也暗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从用2个图形开始拼,再到用3个图形拼。
“做一做”让学生用一套七巧板拼长方形,而且要看能拼几个,与例3的要求是相似的。“你知道吗?”介绍了七巧板的由来,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数学文化,感受七巧板的神奇魅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二、重难点突破
1.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突破建议
设计多层次的拼摆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要解决的问题:先让学生自由拼摆图案,体验七巧板拼出图案的千变万化。再摆出三角形,然后提出例3中要解决的问题——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看谁拼得多。明白要解决的问题后,让学生动手拼一拼,边拼边思考“怎样拼出更多的三角形”。可以先个人拼三角形,在组内交流用了几个图形,拼出了什么样的三角形;也可以先组内讨论应该怎样拼、怎样思考,然后再动手拼。在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之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梳理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基本方法,再看看谁拼得多。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突破建议
⑴精心设计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本节课应利用例3和“做一做”所设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有所感受、有所体验。
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让学生能动的拼摆和思考“怎样拼出更多的三角形(长方形)”,切忌由教师给出拼摆的结果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模仿。
初三数学百科小知识:互为倒数
数学百科知识:有效数字
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要领(数学百科知识)
初中数学百科小知识:圆的基本性质
初中数学同步百科知识整理
初中数学百科知识:相交线
针对中学生必知的数学常识
如何将教师的教融于学生的学之中?
几何基础的公理与公设(数学百科知识)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乘方的定义
(精品)中学生数学记忆知识点口诀表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口诀
初中数学百科知识:推理与证明
怎样从“学困生”变身为“学优生”?
教师如何看待自己和学生?
初中数学同步百科知识:矩形的定义及性质
初中数学百科知识:命题
2015年初三数学圆的知识点
课堂小结的重要性
教学中如何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
2015年整理的数学百科小知识
关于数学多边形百科知识
2015年数学百科知识点:混合运算法则
初中数学同步百科知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初中数学百科知识:科学记数法
初中数学百科知识:直角三角形的概述
初中数学百科知识点详解:角的度量与分类
如何评价一节课是“成功课”?
发掘教材功能 提高教学效果
关于初中数学知识点梳理:代数知识点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