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6课时)_心得交流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20以内...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6课时)

2015-02-11 收藏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一般步骤的基础上,继续突出了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画图策略的研究,从而逐步实现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要求。

例6是用减法解决“比多少”的问题,包括“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两种情况。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的多少的基础上编排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例6在编排中,继续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按照“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和“解答正确吗?”3个步骤编排解题过程。从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到比较两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是学生认识减法的现实意义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材在“怎样解答”环节,提供了画图(或操作)的策略,借此帮助学生理解要解决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沟通“比多少”问题与原来所认识的减法模型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解决比多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另外,在例6的编排中,在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基础上,编排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少几”的问题——“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并用一个小朋友的语言提示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少几”的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来解决,既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运用画图的策略分析、解决简单的“比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重难点突破

1.能运用画图的策略分析、解决简单的“比多少”的实际问题。

突破建议

(1)课前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画图(或操作),复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学习新知作准备。

(2)在“怎样解答”环节,引导学生尝试用画图或摆学具的方式理解数量关系,如:分别画出(或摆出)小雪、小华套中的个数;怎样画图或摆学具能让别人清晰地看出小华比小雪多多少;圈出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让学生明确小华套中的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即与小雪同样多的部分和比小雪多的部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标画出条件与问题,沟通与原来减法模型的联系:从小华套中的个数中减去小华与小雪同样多的部分即得到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在学生列式计算后,再次让学生看图说明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1)无论是画图(或摆学具)还是算,都要重视学生对“谁与谁比”“怎样比”“谁多谁少”“同样多”等问题的思考,并根据这些问题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就是用大数去和小数比,把大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小数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小数多的,多的部分是几就是大数比小数多几。

(2)注重学生利用画图(或摆学具)分析、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中的比较,发现一个重要的数学现象: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就是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这不仅突出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了求两数相差多少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境给出一个算式,让学生猜提的是什么问题。如,鱼缸里有12条红金鱼和7条黑金鱼,根据算式12-7=5,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算式,既可以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又可以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