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0
收藏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填写百数表,构建数与数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为后面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做准备。
例4在编排中,给出了一张未填满数的百数表,这张未填满数的百数表隐含着诸多规律,如: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的个位、十位数字都相同;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多1直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少1直到1;等等。教材还编排了根据数位的意义和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做一做”也是在学生整体感知百数表、探究规律之后对百数表进行一些局部的研究,可以看作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练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熟悉数的顺序。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重难点突破
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突破建议
(1)解构百数表,构建数与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将例4做成课件,先后出现第一横行的5个数、第二横行的5个数、从左上到右下的斜行、从右上到左下的斜行的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排列有哪些特点?让学生发现数的不同排列规律。然后让学生填满百数表,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在此基础上,从中抽取一行、一列发现规律,弄清楚一个数和排在它的上、下、左、右的数之间的关系。之后,完成第(1)(3)小题的教学,可以通过“猜猜第几行第几个数是多少”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在建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留下百数表中其中的一行与一列的数,其他位置上的数空着,再给出一些数,让学生帮助找“家”;之后,去掉原先的那一行与一列的数,请学生根据找到“家”的几个数帮助又给给出的“新数”找家……通过确定数的位置让学生熟悉100以内数的顺序,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3)教师还可以运用半形象半抽象的数轴帮助学生建立数与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可以让学生在数轴上给数“找家”,将“数”和“形”紧密地结合起来,从“形”的角度进一步感知数,逐渐培养学生的数感。如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一)》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奥运中的数学》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搭一搭》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二)》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整理和复习》教案
2019春季学期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课时练习一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字母表示数》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优化》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生日》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旋转》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方程》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三)》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展开与折叠》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解方程(一)》数学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