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9
收藏
1.能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主要涉及元和角两个单位)。
突破建议: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经历操作体验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换算的一般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摆出1张1元的纸币(或1个1元的硬币)和2个1角的硬币,请学生说出是多少钱;接着教师提问“1元2角等于多少角?”让每个学生借助自己的模拟人民币进行操作和思考,再同桌相互交流;之后,请学生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引导学生抽象出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等于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在引导学生逆向思考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12角=( )元( )角,让学生理解10角等于1元,还有2角,所以12角=1元2角,然后再想想18角=( )元( )角。在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沟通与100以内数的概念的密切联系,加深学生对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和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
2.会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并进一步感受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突破建议:
(1)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购物活动的情境,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掌握关于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进而学习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也由此让学生感受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注重过程的指导,从直观到抽象。学生在这里是第一次接触对单位不同的两个数量进行计算,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注重对计算过程的细致指导,开始可以让学生借助直观学具,并调动学生已有的兑换经验完成计算。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从直观演示到抽象计算的过渡,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的方法。
(3)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计算加、减法时,在计数(量)单位相同的前提下才能对计数(量)单位的个数进行加、减。如,“单价1元的气球比单价6角的气球贵多少钱?”由1元—6角,使学生产生矛盾冲突:1怎么减6?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单位,让学生意识到它们的单位不同,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决办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对于不同单位的量进行计算时,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这就需要在计算过程中根据情况进行单位的换算。
高二数学下册周测考试试卷4
高二数学导数
高二数学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高二数学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4
高二数学抽样方法2
高二数学上册期中模块检测试题5
高二数学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
高二数学三角恒等变换
高二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2
高二数学不等关系与不等式2
高二数学下册周测考试试卷1
高二数学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1
高二数学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高二数学上册期中模块检测试题9
高二数学不等式5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高二数学下册学业水平模拟考试题
高二数学组合课件2
高二数学不等式4
高二数学直线与与圆
高二数学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
高二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
高二数学下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12
高二数学下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11
高二数学组合课件1
高二数学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
高二数学正弦余弦应用举例
高二数学下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10
高二数学等比数列前n项和6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