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6
收藏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突破建议:
(1)制造认知冲突,感受“退位”的必要性。可先出示36-5的算式和小棒图,让学生结合图说明口算方法。再出示例题,通过“6减8不够减,怎么办?”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心理需要。
(2)引导学生在多种数学活动中,通过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理解算理。先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可为学生提供3捆和6根小棒,围绕“不够减”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打开一捆再减”的方法,为认识“退位”建立直观表象;再鼓励学生借助小棒继续思考“打开一捆后怎么减”。在学生完成操作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次利用课件或小棒演示操作过程,借助打开一捆再减,建立“退位”的直观表象;接着让学生闭眼回忆上述操作过程并按以下思路整理并交流计算方法:把36分成□和□,先算……再算……,所以36-8=28,同时在算式下面注出口算过程图。
2.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突破建议:
(1)通过“开火车”“送信”“接力”“对口令”“找朋友”等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
(2)设计对比练习,发现规律,落实算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如23-6、33-6与13-6的对比,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这三个算式,说说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让学生进行计算;然后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得数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师还可以继续改变被减数十位上的数字,如被除数十位上改变为4、5、6、7、8、9,让学生说说得数的十位上的数该怎么变化。使学生体会被减数十位上的数与得数十位上的数之间的关系,并体会到20以内退位减法与本节课学习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一致的,以此沟通治时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与落实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呈现学生常见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将学生的错例加以分类,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高三数学球教案1
高三数学棱柱与棱锥1
08届高三数学等差数学列和等比数列1
高三数学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1
高三数学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3
高三数学球教案2
高三数学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1
高三数学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2
高三数学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2
高三数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
高三数学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1
高三数学棱柱与棱锥2
高三数学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2
高三数学距离2
08届高三数学简易逻辑与充要条件1
高三数学曲线和方程3
高三数学排列3
高三数学距离1
高三数学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
08届高三数学等差数学列和等比数列2
高三数学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2
高三数学曲线和方程1
高三数学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1
高三数学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2
高三数学棱柱与棱锥3
高三数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4
高三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2
高三数学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2
高三数学不等式的证明4
高三数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