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5
收藏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能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同时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编排利用找规律的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例5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了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外,重在让学生运用知识,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是计算也不是数数,而是利用规律来解决。从解决问题过程的角度来说,例5有所突破。在“阅读理解”环节,关键是要发现珠子的排列规律,这也是对本单元知识的直接运用;在“分析解决”环节,还应确定从哪一侧开始继续串珠子,既可以从右侧开始,也可以从左侧开始;在“回顾与反思”环节,以操作的方式进行了检验,丰富了学生检验与回顾的方法。
“做一做”巩固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的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重难点突破(第5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6课时)
《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第3课时)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重难点突破(第3课时)
《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第1课时)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4课时)
《20以内的退位减法》课标内容和课标解读
《认识人民币》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分类与整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3课时)
《找规律》教材分析(第3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3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5课时)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8课时)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5课时)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5课时)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1课时)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4课时)
《找规律》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7课时)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4课时)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7课时)
《找规律》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3课时)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6课时)
《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