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8
收藏
二年级趣味数学猴子的平均分配
把1600颗花生分给100只猴子。求证:无论怎么分都会有四只猴子分得的花生一样多。
我们边分析边计算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假如我们想设计一种分法,希望没有四只猴子分得的花生一样多,显然,最省花生的办法是给三只猴子各0颗花生,给三只猴子各1颗花生,给三只猴子各2颗花生,给三只猴子各3颗花生,…,给三只猴子各32颗花生,给最后一只猴子33颗花生。这相当于我们把这100只猴子中的99只平均分成33组,每组中的猴子各得0~32颗花生,最后一只猴子分得33颗花生。
如果这种分配方案所需的花生总数少于1600颗,可以把剩下的花生都给最后的那只猴子,这样可以保证没有四只猴子得到一样多的花生。
如果这种分配方案所需的花生总数恰好是1600颗,那正符合我们的心意,恰好把1600颗花生分给100只猴子,没有四只猴子分得一样多的花生。
但是如果这种分配方案所需的花生总数多于1600颗,而我们仅有1600颗花生,则这个方案将实现不了,那时必然会有猴子实际得到的花生比按这种方案规定它应该得到的花生少,于是它实际上相当于落入它前面的某一组。
当然,如果某一只猴子由于实际得到的花生数量少于按方案应分得的数量而实际上相当于落入了它前面的某一组,而它相当于落入的这组又有一只猴子实际上相当于落入更前面的组,那么与它分得同样多花生的猴子的总数(包括它本身)也许不大于3。但是,就这34组100只猴子的总体而言,所有那些因为实际花生数量比方案所要求的数量少而没有分得按方案规定所应分得的数量从而实际上落入了它前面某一组的猴子中,每一只猴子实际上落入的组都有一个编号(比如,按方按规定,这组猴子每只应分得几颗花生这组编号就是几),那么,这些猴子实际落入的编号最小的那组,该组本身那三只猴子都按方案规定得到了应得那么多的花生,现在又有后面某一组或某几组的猴子落入该组,因而该组至少将有四只猴子,即必有四只猴子分得一样多的花生。
于是我们看到,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按把100只猴子分成34组的这种方案所需要的花生数量到底是多于还是不多于1600颗。
我们有
(0+1+2+3+…+32)×3+33=1617>1600。
因而,无论怎样分,也必然有四只猴子分得的花生一样多。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同步试题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课外练习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试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提升卷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定律》练习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次月考试卷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同步试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强化练习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综合模拟试卷(附带)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面积应用题》练习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试卷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检测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测试卷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列式计算专项练习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综合测评试题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质量检测卷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试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同步试题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集选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测试卷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综合试题
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水平测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