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6
收藏
数学网收集了高中数学论文如何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欢迎阅读学习。
如何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
1.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
2.正确评价学生。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历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书上带*的习题或思考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3.成功是最好的激励。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理解题意、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2014年最新数学基础初一训练《比较线段的长短》
2015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课时检测试题(必备)
2014年最新巩固数学初一训练《乘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15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代数式知识点:苏教版
同步练习题:初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练习
苏教版初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辅导资料
考试必背: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辅导练习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课后检测题:几何
初一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课时训练:2015
2015-2016初一数学第四单元同步练习
数学期中考试辅导训练:七年级上册数学
最新八年数学同步练习试题
数学期中必备升降幂知识点精讲:七年级上册数学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2014最新巩固数学初一训练《有理数的乘法》
2015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练习题参考
小学数学评课发言 独立思考,你让孩子做到了吗?
最新数学初一强化训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单元检测试卷参考
同步练习:初一数学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初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第五单元同步训练题
2015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同步练习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同步训练题练习
中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对于“学困生”的思索
初一上册数学同步练习:第三章
初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辅导练习:用字母表示数
七年级数学家庭作业测试题: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2014年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