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9
收藏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教学的实践中难免会有一些错漏,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许多不足,数学网特地收集了相关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在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构建数学概念。对比教学设计和上课的实际效果我有如下想法:
1、猜数导入,将学生注意力引向课堂。
课始以猜测老师的身高和讲桌的长度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动手测量讲桌的长度,提问两个问题:这个长度能不能用整米数表示?并出示算式3÷2= 通过计算,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吗?由问题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就此很顺利的引入了小数课题。这个环节也表明:兴趣是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
2.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小数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教学重点。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一级的知识,是对知识的一种本质揭示,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 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3、不足或困惑
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准确的概念,尤其是在探索小数的意义这一环,本来用熟悉的米尺让孩子去直观认识,应该为学生实实在在的创设一片自主探究的天地,而我是一路“扶”着孩子走过来的,没有把学习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因为自己最怕上的就是要带着学具,希望学生能够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探究的课,学生一操作,就要花费很多时间,这样练习时间往往不够。如何引导全体学生自主探究,并且能够在操作中领悟到一些什么,而且还有一些练习的时间,就更好了。
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为中心。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由数学网收集整理,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如对提供的教材内容有兴趣,欢迎继续关注。
一年级下数学暑假练习题(三)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上下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月考试卷
一年级下数学第七、八、九单元测试题
2011—2012学年一年级下第五、六单元测试卷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测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总复习试题(不含答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试卷
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加减口算练习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试题-物体分类(1)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6-10的认识练习题
一年级下数学暑假练习题(二)
一年级数学质量监控试卷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20以内的加法练习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试题-认位置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课下作业-认数(2)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连减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加减口算练习2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认识人民币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试题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课下作业-数一数(2)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试卷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分类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计算专题
一年级下数学暑假练习题(四)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六单元单元测试
苏教版一年级下数学第四至七单元复习试题
2012年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练习题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前后练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