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5
收藏
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生的空间观念从一位过度到二维,面积和单位的认识是关系到后续的进一步学习。为了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网小编与大家分享人教版《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2.建立1平方米、 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给学生留下探究空间,获得成功体验。
4.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忆旧知
师:你们的眼力好吗?谁能估计出老师的身高?
生:1米8。
师:能说得完整一些吗?
生:1米80厘米。
师:有点儿高了。
生:1米70厘米。
师:好眼力!谁还能用其他单位表示呢?
生:170厘米,17分米。
师:这些都是我们曾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可以用来比较物体边的长短!
【情境的创设一举多得,既把学生带进了有趣的数学学习中,又训练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同时,巧妙地引出了长度单位。】
二、引入概念,合作探究
(一)引入面积概念
1.认识物体表面有大小。
师:物体不仅有边,还有表面。你能发现哪些物体的表面?
生:黑板的表面,书的封面,桌面,铅笔盒的顶面,等等。
师:谁能比较出黑板表面和电视机屏幕的大小?
生:黑板表面大。
师:黑板表面大,也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大。
师:你还能比较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
生:桌面的面积比书面的面积大,黑板比教室地面的面积小,等等。
师:谁能说一说你比较的方法?
生:一眼就看出来了。
师:也就是用的观察法。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师:下面请同学们比较这两组图形的面积。
出示第一组:正方形和圆形(学具纸片)一人一套。
师:谁来说一说?
生:把它们重叠起来比较;第二组图形不能比较,因为第2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
师:不错,我们还可以用重叠法进行比较。而只有封闭的平面图形才能比较面积。
师:请同学们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二)统一面积单位
出示学具(3×4平方厘米和2×6平方厘米)一组一套。
师:请大家比较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
生:观察和重叠法都不行了,可以用剪子剪一剪。
师:用剪子是个办法,有其他方法吗?
生:用小学具摆一摆。
(给出3种学具: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直径1厘米的圆。)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用学具摆一摆。看看用什么样的学具比较合适,结果是什么。
小组合作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
生:用正方形比较合适,因为用其他图形还有空的地方。这两个长方形面积一样大,都用了12个小正方形。
师:非常好的发现!
师:接下来,咱们分男生、女生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女生优先,男生闭上眼,不准偷看。
出示一个长方形,正面分成6个正方形,背面分成12个正方形。男生看一面,女生看一面。
师:你们谁看到的长方形大呢?
激起疑问,启发学生说出解决办法。
生:要分成大小一样的正方形。
(三)探究面积单位
师:比较面积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研究1平方厘米。
(1)独立研究1平方厘米。
提纲:
①1平方厘米有多大呢?请你在学具袋中找一找哪个图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量一量看看这个图形有什么特征。
②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③我们身上哪个部位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还有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④从材料袋中再拿出长方形,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测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自己试一试。你是怎么测量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⑤估计一下,你的文具盒盖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自己动手量一量。
(2)指明小组汇报,组际间交流、质疑,统一认识。
2.研究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如果让你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的面积,你会有什么感觉?
(1)小组合作探究。
提纲:
①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有多大呢?以小组为单位,一边看书,一边结合手中的学具来自学这两个面积单位,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交流探讨。
②每一排的四名同学合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是多少。
③请估计一下,黑板面大约是几平方米,请愿意到前面来的同学来实际量一量。
④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
⑤估计一下1平方米的地方能站多少个同学?
(2)指明小组汇报,组际间交流、质疑,统一认识。
三、综合训练,提高认知
(一)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个火柴盒面的面积是6( ).
(2)一间教室的面积约56( ).
(3)学校操场面积约1800( ).
(4)一根电线杆高20( ).
(二)判断
(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3)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
(4)1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三)综合思考题
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一个一个地拼摆,这个方法可行吗?你能研究出更科学的方法吗?课后请你试一试。
人教版《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由数学网小编整理,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希望大家喜欢!
2012京教版九上20.3《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word学案
2012京教版九上22.2《过三点的圆》word学案
京教版数学九下《轴对称变换》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九上19.7《应用举例》word教案
2012京教版九上20.5《二次函数的一些应用》word教案
2012京教版九上22.1《圆的有关概念》word学案
京教版数学九下《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九上19.5《相似三角形的判定》word教案1
2012京教版九上21.3《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word教案1
2012京教版九上21.3《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word教案
2012京教版九上22.4《圆周角》word学案
2012京教版九上22.3《圆的对称性》word教案
2012京教版九上19.2《黄金分割》word教案
2012京教版九上22.4《圆周角》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九上19.2《黄金分割》word教案1
2012京教版九上20.3《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word教案
2012京教版九上19.3《平行线分三角形两边成比例》word教案
2012京教版九上19.4《相似多边形》word教案
2012京教版九上19.2《黄金分割》word教案1
2012京教版九上19.6《相似三角形的性质》word教案
2012京教版九上21.2《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九上19.1《比例线段》word教案
2012京教版九上19.3《平行线分三角形两边成比例》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九上19.6《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习题课》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九上19.3《平行线分三角形两边成比例》word教案1
2012京教版九上21.1《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word教案
2012京教版九上19.6《相似三角形的性质》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九上20.1《二次函数》word教案
京教版数学九下《第24章圆》word复习教案
北京课改版九上19.5《相似三角形的判定》word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