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5
收藏
《周长的认识》是在学生熟悉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网小编与大家分享最新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周。
师: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钟面卡片、蝴蝶标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标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巧妙的引入,唤醒了“周长”在学生大脑中的第一认知经验,激发了学生在此基础上的大胆猜测,推理和实践的主动探索的愿望,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指出。
(四)归纳认识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
看书对比课本上对周长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尝试着表达对周长的理解和认识,学生要经历独立把自己对图形周长的零碎的表象认识归纳并表达出来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师: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操作中才能更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意义,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空间和发展空间。]
(二)渗透要求
师:老师为每人都准备了如下一张“智慧小手测量单”,先看一看。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叶的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形的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角星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腰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引导:这里有好多活动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你可以找个搭档,共同完成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并记录下数据。比一比,哪些搭档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在学生必须寻找搭档才能完成的这些操作活动中,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无形中得以培养。]
三、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你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测出一部分就行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让十个一样的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长方形的周长,不必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3:我发现圆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线绕它一圈儿,却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测量。
生4:有办法,可以把它对折,这样可以只绕出它半圆的长度,然后乘2就行了。
生5:还可以再对折,这样要量的曲线就更短了,测量这段曲线的长度再乘4。
生6:测腰围时,我发现从外面量就把衣服的厚度也量进去了,不准确,应该贴着肚皮量。
生7: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能测量出很多图形的周长。
……
四、总结激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还从这些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这与你们每两个搭档的团结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数学网提供的《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欢迎大家的阅读学习。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复习南方新课堂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1 6.6角的大小比较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五分数的意义第2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二)南方新课堂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小数除法第6课时除得尽吗南方新课堂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小数除法第3课时谁打电话的时间长南方新课堂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三倍数与因数第2课时探索活动:2,5的倍数特征南方新课堂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五分数的意义第9课时找最小公倍数南方新课堂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六组合图形的面积第2课时成长的脚印南方新课堂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三倍数与因数第3课时探索活动:3的倍数特征南方新课堂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1总复习题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小数除法第2课时打扫卫生南方新课堂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2 6.5角与角的度量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小数除法第5课时人民币兑换南方新课堂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五分数的意义第6课时练习六南方新课堂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四多边形的面积第3课时探索活动(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南方新课堂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三倍数与因数第6课时练习四南方新课堂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1 6.8余角和补角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五分数的意义第4课时分数与除法南方新课堂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二轴对称和平移第2课时轴对称图形再认识(二)南方新课堂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四多边形的面积第5课时探索活动(三)梯形的面积南方新课堂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好玩第1课时设计秋游方案南方新课堂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五分数的意义第11课时练习七南方新课堂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五分数的意义第8课时约分南方新课堂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小数除法第7课时调查“生活垃圾”南方新课堂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2 6.7角的和差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五分数的意义第1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一)南方新课堂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二轴对称和平移第1课轴对称再认识(一)南方新课堂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五分数的意义第7课时找最大公因数南方新课堂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五分数的意义第3课时分饼南方新课堂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好玩第2课时图形中的规律南方新课堂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