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6
收藏
一、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
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
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二、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分式。
四、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律。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五、同底数幂的乘法
1、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n的结果叫做幂。
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3、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an=am-n(a0)。
2、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 aman(a0)。
十、零指数幂
1、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0=1(a0)。
十
一、负指数幂
1、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即: 注:在同底数幂的除法、零指数幂、负指数幂中底数不为0。
十
二、整式的乘法
(一)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2、系数相乘时,注意符号。
3、相同字母的幂相乘时,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4、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一起写在积里,作为积的因式。
5、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结果仍是单项式。
6、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a+b+c)=ma+mb+mc。
2、运算时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3、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4、混合运算中,注意运算顺序,结果有同类项时要合并同类项,从而得到最简结果。
(三)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n)(a+b)=ma+mb+na+nb。
2015春沪科版数学八下20.2《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第6课时)ppt课件
2015春沪科版数学八下20.2《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第5课时)ppt课件
2015春沪科版数学八下第16章《二次根式》ppt复习课件
2015春沪科版数学七下10.2《平行线的判定》(第3课时)ppt课件
2015春沪科版数学八下20.2《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第2课时)ppt课件
2015春沪科版数学七下10.1《相交线》ppt课件4
2015春沪科版数学七下10.2《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ppt课件
沪科版数学七下9.2《分式的运算》(第1课时)ppt课件
2015春沪科版数学七下10.3《平行线的性质》ppt课件1
2015春沪科版数学八下19.1《多边形内角和》ppt课件
2015春沪科版数学八下19.4《综合与实践多边形的镶嵌》ppt课件1
2015春沪科版数学七下10.2《平行线的判定》(第2课时)ppt课件-中小学课件站
2015春沪科版数学七下10.1《相交线》ppt课件1
沪科版数学七下9.2《分式的运算》(第2课时)ppt课件
2015春沪科版数学八下19.1《多边形内角和》ppt课件1
2015春沪科版数学八下19.3《矩形菱形正方形》(第1课时)ppt课件
2015春沪科版数学七下6.1《平方根、立方根》ppt课件3
沪科版数学七下《第7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综合小结》ppt课件
2015春沪科版数学八下20.2《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第3课时)ppt课件
2015春沪科版数学八下19.4《综合与实践多边形的镶嵌》ppt课件
2015春沪科版数学七下6.2《实数》ppt课件1
2015春沪科版数学八下20.3《综合与实践 体重指数》ppt课件
2015春沪科版数学八下19.2《平行四边形》ppt课件1
2015春沪科版数学八下19.2《平行四边形》(第2课时)ppt课件
2015春沪科版数学八下19.3《矩形菱形正方形》(第4课时)ppt课件
2015春沪科版数学八下20.2《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第1课时)ppt课件
2015春沪科版数学八下19.2《平行四边形》ppt课件
沪科版数学七下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ppt课件2
2015春沪科版数学七下10.1《相交线》ppt课件2
2015春沪科版数学八下19.3《矩形菱形正方形》(第2课时)ppt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