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6
收藏
一个大人一餐吃4个面包,四个小孩一餐合吃一个面包。现有大人和小孩共100人,一餐刚好吃100个面包,问大人、小孩各有几人?
按照算术解法,解题步骤可以是这样:
(1)若100人全是大人,需要几个面包?
4100=400(个)。
(2)实际上比这个数目少吃几个面包?
400个-100个=300个。
(3)把一个大人换成一个小孩,可省下几个面包?
。
(4)为了少吃掉300个面包,要把多少个大人换成小孩?
。
所以,有80个小孩,20个大人。
这个解题步骤颇费思索。而代数解法就直接了当:
设有x个大人,那么小孩有(100-x)
个。根据题意,大人一餐吃4个面包,小孩一餐吃只面包,所以大人和小孩共吃
个面包。但他们一餐刚好吃掉100个面包,所以得到方程
。
解这个方程,得到x=20。
所以有20个大人,80个小孩。
对于下面的问题,同学们先试着自己用算术方法和代数方法来解,再看题后的答案。
初一(2)班有50个同学,集体去看电影。乙种标价每张1元,甲种标价每张1元五角。买票共用去62元。问两种票各买了多少张?
用算术方法解:
如果50张票全是前排的,那么总价应该是
1元50=50元。
可现在共用去62元,超出了
62元- 50元= 12元。
为什么会超出12元钱呢?这是因为,实际买的票不完全是1元的。有一部分是1.5元的。如果把一张1元的票换成1.5元的票,需多付
1.5元-1元=0.5元。
现在一共多付了12元,显然,1.5元票的张数应为
12元0.5元= 24(张)。
由此不难求出1元的票有
50-24=26(张)。
把上面的思路写成完整的算式是
(62-150)(1.5-l)
=120.5
=24(张)。 …票价1.5元的张数。
票价是1元的有
50-24= 26(张)。
用代数方法来解:
设1元的票买了x张,则1.5元的票为(50-x)张。
根据总票价,可得如下含未知数的等式:
x+1.5(50-x)= 62。
解这个方程,得x=26(张)。 ……l元票的张数。
50-x=50-26=24(张)。 ……1.5元票的张数。
显然,上面两种解法中,代数解法要比算术解法容易得多。一般说来,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要比算术方法优越。这是什么原因?因为算术解法始终使未知数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在解题过程中,一般由已知数作先导,一步步地向前探索,直到解题基本结束时,才建立起要求的那个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这样做比较费力。代数解法首先用字母代替未知数,从而使未知数与已知数在考虑所有的数量关系中,始终处于平等的地位,比较容易找到反映等量的关系,从而得到解答。所以,算术方法思路比较狭窄,代数方法则比较开阔平坦。
还需要强调一点。初中和小学数学中遇到的应用题一般都是比较简单的,如果能用算术方法解,虽说比代数方法繁,但毕竟还是能解的。在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中提出的许多数学问题很复杂,这些复杂的问题用算术方法几乎无法去解。这时,方程的优越性就更加显示出来了,这点,同学们以后会有体会的。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中考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家故事推荐
大家都在看
子集、全集、补集(三)
对数函数的图象
反函数二
圆心角、虎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法例1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
向量的运算
函数y=sinx图象的振幅变换
半角正切函数公式的证明
复数的向量表示
四种命题的关系动画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法例2
向量的加法3
作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率
指数函数的画法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作图器
向量的加法1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
正弦、余弦函数
实数与向量的积(二)
子集、全集、补集(四)
函数的表示法2
子集、全集、补集(二)
对数函数图象动态作图工具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5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和坐标运算
向量的三种类型
对数函数的图像
利用三角函数的变换作图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