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8
收藏
平均数在实际应用中的近似特性
在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竞赛教辅书中,有这样一道题:
哪位老师所教班级的总均分高呢?
正确答案是王老师所教班级的班均分高,解答过程为:
张老师所教班级的平均分是:
(90.6×38+88.5×42)÷(38+42)
=(3442.8+3717)÷80
=7159.8÷80
=89.4975(分)
王老师所教班级的平均分是:
(90.5×45+88.3×33)÷(45+33)
=(4072.5+2913.9)÷78
=6986.4÷78
≈89.569(分)
[page]-->
上述的解答中作者忽略了平均数在实际应用中的近似特性。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计算平均数时由于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所以一般是根据需要取近似值。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六
(1)班、六
(4)班的平均分肯定是一个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值,六
(2)班、六
(3)班的平均分也有可能是一个近似值。
当六
(1)班的总分为3441~3444.5分的时候,其班级均分是90.6分。当六
(4)班的总分为2912.5~2915.5分的时候,其班级均分也是88.3分。将六
(2)班、六
(3)班的平均分也作为近似值理解的话,则六
(2)班的总分范围是3715~3719分;六
(3)班的总分范围是4070.5~4074.5分。当以此数据进行计算时,就无法确定两位老师中谁所教班级的均分较高。
因此在编题和解题时我们就应考虑到平均数的近似特性,也就是要考虑近似数的取值范围。
作为本题的修订,可以考虑两种不同的方法:
1、 可以作补充说明:六
(2)班和六
(3)班的班均分是精确值。
2、 修改表格中的有关数据,使之在符合要求的近似数的取值范围内,能确保答案的唯一性。例如将六
(4)班的均分改为88.4分,解答过程如下:
张老师所教班级的总均分最高是:
(90.6×38+88.5×42)÷(38+42)
≈(3444.5+3719)÷80
=89.54375分
王老师所教班级的总均分最低是:
(90.5×45+88.4×33)÷(45+33)
≈(4070.5+2916)÷78
≈89.57分
从上面的分析看,王老师所教班级的总均分高于张老师所教班级的总均分是确定无疑的了。
2014年高一数学和差化积公式知识点总结
雷劈数:一个因雷电现象引发的数学发现
趣味教学:小学六年级数学快板
数学高一下册第一单元期中复习要点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高一下册数学期中复习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讲解
趣味数学:数学运算儿歌大盘点
2016高一数学《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知识点梳理
趣味数学对联,有才更有趣
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复习空间几何体知识点总结
数学家小故事:笛卡尔和直角坐标的故事
数学趣味故事:关于0的那些事
高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人教B版高一数学《空间几何体》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高一数学下册《空间几何体》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趣味数学谈:谁才是动物界的数学天才
数学史上超难解答的趣味难题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扑克牌玩24点玩算术游戏
文学世界中有趣的数学诗歌
数学趣味谈:比亿还大的单位是什么
最新高一下学期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2期中复习第一单元空间几何体结构知识点讲解
湘教版高一数学下册《向量的加法》知识点整理
高一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精编高一数学《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册第四章圆的方程知识点
初二数学下册期末知识点复习
世界上最神奇的数字:142857
高一数学必修二第四单元知识点《圆与方程》
十三种帮你学好数学的好习惯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