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总结和学习方法介绍_名师指点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首页>学习园地>名师指点>小学三年级...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总结和学习方法介绍

2016-10-26 收藏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什么?难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和重点,供大家参考学习!

三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一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三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数学能力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其次是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再次是基本能力(概括和推理)。

第一,加强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有不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只重算法,忽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因而只能机械地应用学过的东西,或简单地模仿做过的例题,不能在变化了情况下迁移;或者只知道一些定义,而不能全面掌握属于这一概念的东西。

例如,学生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半径,但在作图或解题时又常常只能举出垂直方向上的半径,不能反转过来去解决逆向问题,没有纳入到一般的范畴或嵌入数概念体系的认知结构中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算法和演算过程,尤其要重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加强小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三年级数学中,会出现长度单位的认识,什么千米、毫米、厘米,很多孩子总是无法记清楚,怎么办呢?请大家伸出自己的右手,手心面向自己,从小拇指到大拇指,依次为: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两指之间的距离大小表示进率的大小。你们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每相临的两指间的距离相等,也就表示毫米、厘米、分米、米每相临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等,都是10.而毫米与分米、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为100,毫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为1000,食指与大拇指之间的距离较大,也是1000.记住单位对应的拇指,这个换算就变得十分简单而且准确了。

第二,重视和加强发展小学三年级学生“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三年级下册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

第三,观察活动:所谓观察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因而是一种有意注意。

培养的途径是: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征有序、背景鲜明,而且要给出一些观察的思考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进而使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边作观察记录,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根据例证得到三个等式:(5+3)2=52+32(6+4)30=630+430(25+9)4=254+94教师要求学生结合下面的两个思考题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都具有什么相同点(即规律)。

①竖里观察,等式的左边都有什么特点?等式右边又有什么特征?

②横里观察,等式的左边与右边有怎样的关系?教师再要求学生把记录的文字: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两个积的和,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整理一下就得到了“乘法分配律”。

今天我就先和大家分享到这了,更多内容请关注学习方法网。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