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约数与倍数
约数和倍数: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最大公约数的性质:
1、几个数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几个商是互质数。
2、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约数。
3、几个数的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约数。
4、几个数都乘以一个自然数m,所得的积的最大公约数等于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乘以m。
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
18的约数有:1、2、3、6、9、18;
那么12和18的公约数有:1、2、3、6;
那么12和18最大的公约数是:6,记作(12,18)=6;
求最大公约数基本方法:
1、分解质因数法:先分解质因数,然后把相同的因数连乘起来。
2、短除法:先找公有的约数,然后相乘。
3、辗转相除法:每一次都用除数和余数相除,能够整除的那个余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2的倍数有:12、24、36、48;
18的倍数有:18、36、54、72;
那么12和18的公倍数有:36、72、108;
那么12和18最小的公倍数是36,记作[12,18]=36;
最小公倍数的性质:
1、两个数的任意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2、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求最小公倍数基本方法:1、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2、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10的游戏》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反思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2 多彩的“分数条”》教学心得体会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比较》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3 10的分与合》课后反思教学体会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2)》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3倍数问题 第二课时》心得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 2 序数、基数》课后反思教学体会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排列》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1)》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大家来做减法》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6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物体的形状》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讲讲算算(三)》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 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学心得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分类——分彩色图形片》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教学设计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射线》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法(二)》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 认识1~5》课后反思教学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2轴对称图形》教学心得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2 6、7、8、9的分与合》课后反思教学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2 周长是多少》教学心得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2 有趣的拼搭》课后反思教学体会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墙》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推算》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2 间隔排列》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