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思考题是锻炼同学们的思维的,下面的一道你是怎样做的?
题目是这样的:选择+、-、×、÷中的运算符号,把下面各题连成算式,使它们的得数分别等于0、1、2、3、4、5、6、7、8、9。
(1) 2 2 2 2 2=0
(2) 2 2 2 2 2=1
(3) 2 2 2 2 2=2
(4) 2 2 2 2 2=3
(5) 2 2 2 2 2=4
(6) 2 2 2 2 2=5
(7) 2 2 2 2 2=6
(8) 2 2 2 2 2=7
(9) 2 2 2 2 2=8
(10)2 2 2 2 2=9
下面向你介绍三种解这道题的方法,希望你能受到启发,从而举一反三,学会解更多的思考题。
猜测法,也叫试验法。它完全是靠边猜测、边试验的方式求解。如(1)题,先试2×2÷2+2-2≠0,后试2÷2+2-2+2≠0……最后试得2÷2+2÷2-2=0,成功了。猜到了一种答案,还可以继续下去,以寻找第二、第三种答案。
逆推法,就是从问题的要求或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地进行逆向推理,逐步靠拢已知条件,把已知条件逐个用进去,直至求出问题的答案。如(2)题,因为等号右边的1比等号左边的2小,所以只能在等号左边第一个2前面添上减号或者除号。如添上减号,使原题变成2 2 2 2=3。同理又因3>2,故可在等号左边第二个2的前面添上加号,使原题变成2 2 2=1。这时就很容易看出2-2÷2=1了。综合前两步逆推,就得到2-2÷2+2-2=1的一种解法。如继续作其它逆推,还可得到第二、第三……种解法。
前面介绍的两种方法你看懂了吗?请不要着急,慢慢地消化理解,逐步加以接受。
下面请看第三种解法。
凑数法,这是一种综合运用知识的方法,它同样要结合试验才能顺利进行。如(3)题,可以让等式左边的5个2两两相减得0,剩下的一个2当然就和等式右边的2相等了,即2-2+2-2+2=2。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和猜测法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都要试验,但试验的方法是不同的,你能总结出它们的不同点吗?
怎么样?这三种解法和你以前用过的方法一样吗?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如果有,那真是太好了,因为你现在的思路宽了,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都会大大提高的。
好吧,看看你学习的效果怎样,是不是真正能举一反三。请做下面的题。
选择适当的运算符号和括号,使下式成立。
平行四边形检测卷
矩形、菱形、正方形练习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
初二数学综合检测题——整式
矩形、菱形、正方形(3)
矩形、菱形、正方形(4)
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专题复习三
初二数学十六章综合测试
八年级(上)数学期中测试卷
一元一次不等式(1)练习卷
八年级(上)《全等三角形》单元试卷
等腰三角形检测
一次函数图象训练题
反比例函数测试题
整式单元测试
初二数学自测试题
八年级(上)数学试题
全等三角形章节测试
整式单元试卷
初二数学下期末综合试题
二次根式检测题
八年级(下)数学期末综合练习卷(3)
初二数学潜能知识竞赛试题1
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题
八年级《分式》水平测试(A)
八年级(上)数学期中复习练习(3)
整式单元考试题
初二年期中考数学试卷(二)
初二数学式的乘除
数据分析单元测试(含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