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众所周知,小升初要实现"笑胜出",孩子在重点中学的数学测验中脱颖而出是十分必要的。从三年级就开始学习的奥数积累到六年级,孩子做过无数的题目, 见过无数的题型,但能反映在小升初那张试卷上的,无非也就那么几个知识点。而在这些知识点中,重要的无非也就是这么几个——"数、行、形、算"。
何谓"数、行、形、算",也就是数论,行程,图形、计算四个问题。数论难在它的抽象,这是区分尖子生和普通生的关键;行程问题复杂就在其应用,孩子在 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要求的不仅是其思维,还有其表述;图形问题(几何问题)杂而难,重点要求的是面积的计算,这是中学教育的开始;计算是基础,是孩子取得 高分的必要保障。
由于这四个问题,学生容易入门,但不易熟练,时常犯错误,因此成为近年来重点中学考试的热点,据统计清华附中近年来的这几大问题的考题占据全部了 80%左右,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RH学校六年级等对这些问题的考察也十分偏重,而数论和行程问题的考察更是重中之重,往往占到一张试卷的50%.如何复 习这四方面的内容呢?
对于图形问题,我们要说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重点加强的是面积的计算。计算的技巧和方法也是在做题的总结和加强的,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数论和行程问题的复习方法。
数论在数论学习中学生往往容易犯如下几个错误:
1、读题障碍。数论的题目叙述往往只有几句话,甚至只有一行,可就这短短的几句话,却表达了很多意思,学生如果读不出题中的意思,题目通常会解错。
2、知识僵化。由于数论问题非常抽象,大多数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消化"所学的内容,导致各个知识点都似曾相识,但遇到实际题目却一筹莫展。例如,说起奇偶性都知道怎么回事,马上就开始背:"奇数+奇数=偶数……"可是在做题的时候就想不到用。
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数论定理的灵活运用很欠缺。提起定理都能一字不差的背下来,但是对各个概念和性质缺乏整体上的认识和把握,更不用说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部联系了。
知识体系:
整除问题:
(1)数的整除的特征和性质 (小升初常考内容)
(2)位值原理的应用(用字母和数字混合表示多位数)
质数合数:
(1)质数、合数的概念和判断(2)分解质因数(重点)
约数倍数:
(1)最大公约最小公倍数(2)约数个数决定法则 (小升初常考内容)
余数问题:
(1)带余除式的理解和运用;(2)同余的性质和运用;(3)中国剩余定理奇偶问题:(1)奇偶与四则运算;(2)奇偶性质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的应用完全平方数:(1)完全平方数的判断和性质(2)完全平方数的运用整数及分数的分解与分拆(重点、难点)
一年级《比大小》评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新任教师过程性研训心得感悟
小学数学2017---2018下学期达标课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 重走“再创造”之路
四年级数学2017-2018学年下期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老师读书心得 读《跨越断层》几何直观章节有感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 数学课上的“小印章”
公开课《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用同数连加解决问题》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问题与对策
新世纪小学数学——惠济基地《等量关系》应用意识答辩记录
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课后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简析
一年级下册数学期中反思总结
《认识人民币》听课反思
小学高年级数学老师信本课堂经验交流 我展示,我进步
《解决问题》课后反思
期中考试反思 考试中的得与失
教学案例 浅谈读懂学生的错误——乘法竖式运算案例分析
添薪加水筑成长 ——“绿色课堂杯”学习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多元评价运用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师生交往互动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反思
经验交流 小学数学辅导经验反思
绿色课堂杯心得体会(小学数学)
培训听课心得 课堂实践作抓手,深度学习韵味长
《我就是数学》读书心得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