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83.小东计划到周口店参观猿人遗址.如果他坐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那么比骑车去早到3小时,如果他以8千米/小时的速度步行去,那么比骑车晚到5小时,小东的出发点到周口店有多少千米?
解:
说明坐汽车比步行少用3+5=8小时,
这8小时内,步行要行8×8=64千米。
坐汽车每小时要比步行多行40-8=32千米。
坐汽车64÷32=2小时,就可以多行这么多了。
所以,从出发点到周口店有40×2=80千米。
又想到一个解法:
汽车速度是步行速度的40÷8=5倍
那么汽车行完全程的时间是(3+5)÷(5-1)=2小时
所以从出发点到周口店有40×2=80千米
所以从出发点到周口店有40×2=80千米
40/8=5(5+3)*40=320320/(5-1)=80
84.甲、乙两船在相距90千米的河上航行,如果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如果同向而行则15小时甲船追上乙船.求在静水中甲、乙两船的速度.
两船速度和:90÷3=30(千米)
两船速度差:90÷15=6(千米)
乙船的速度:(30-6)÷2=12(千米/小时)
甲船的速度:12+6==18(千米/小时)
答:甲船的速度是18千米/小时,乙船的速度是12千米/小时.
85.二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90人,其中少先队员有71人,一班少先队员占本班人数的75%,二班少先队员占本班人数的5/6.一班少先队员人数比二班少先队员人数多几人?
解:一班人数:(5/6x90-71)/(5/6-75%)=48(人)
一班少先队员人数比二班少先队员多的人数:75%x48-5/6x(90-48)=1(人)
解:
假设两个班的少先队员都占本班人数的5/6,
那么少先队员人数就占两班总人数的5/6,即90×5/6=75人。
比实际多了75-71=4人。
所以一班有少先队员4÷(5/6-75%)=48人,二班有90-48=42人。
那么一班比二班多48×75%-42×5/6=1人
86.一个容器中已注满水,有大、中、小三个球.第一次把小球沉入水中,第二次把小球取出,把中球沉入水中,第三次把中球取出,把小球和大球一起沉入水中,现知道每次从容器中溢出水量的情况是:第一次是第二次的1/2,第三次是第二次的1.5倍.求三个球的体积之比.
解:
第一次溢出的水是小球的体积,假设为1
第二次溢出的水是中球的体积-小球的体积
第三次溢出的水是大球的体积+小球的体积-中球的体积
第一次是第二次的1/2,所以中球的体积为1+2=3
第三次是第二次的1.5倍,第二次是2;所以大球的体积为3-1+3=5
V小球:V中球:V大球=1:3:5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和平行线
七年级数学字母表示数1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七年级数学垂直4
七年级数学三视图
七年级数学多项式的乘法3
七年级数学余角补角3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乘法与除法2
七年级数学垂线的性质与判定2
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11
七年级数学我们与数学同行2
七年级数学垂线的性质与判定3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七年级数学坐标方向的简单应用
七年级数学垂直5
七年级数学我们与数学同行1
七年级数学乘法公式1
七年级数学乘法公式2
七年级数学从数据谈节水1
七年级数学角教案11
七年级数学近似数有效数
七年级数学丰富的图形世界3
七年级数学比较线段的长短3
七年级数学多项式的乘法5
七年级数学角的比较3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2
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12
七年级数学字母表示数3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乘法与除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