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资料图1
资料图2
资料图3
资料图4
天津四中 马艳芳
精讲精练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其基本理念对近几年中考数学命题的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材,增添了图形变化的问题,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几何变换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在近几年的中考、竞赛试题中经常出现,这使得数学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更加灵活多变。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使几何图形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图形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是进行几何变换的目的,其中旋转变换是最常见的手段之一。
旋转是几何变换中的基本变换,它一般先对给定的图形(或其中一部分图形),通过旋转,改变位置后重新组合,然后在新的图形中分析有关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证题途径。
旋转变换是一种重要的几何变换,进行几何变换的目的有两个:
①揭示几何图形的性质或几何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②使分散的元素集中,从而使表面互不相干的条件变得密切相关。
什么时候考虑用旋转变换?怎样运用旋转变换呢?下面结合例题谈谈旋转变换在平面几何解题中的应用:
例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将正方形OMNP的一顶点O放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交点处,你能求出两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吗?
这道题是初二课本上的一道课后练习题,当时我们解这道题时是从全等的角度来考虑的。现在我们可以尝试着用新方法旋转来解这道题。
分析:重叠部分被分为两部分△OCF和△OCE,而△OCF ≌△OBE,△OCE≌△ODF,我们可以将△OCF绕点O顺时针旋转90与原有的△OBE重合,或将△OCE绕点O逆时针旋转90与原有的△ODF重合。这样,通过旋转我们能轻而易举地知道重叠部分面积为正方形ABCD面积的■,所以重叠部分面积为■a2。
解:∵OB=OC
将△OCF绕点O顺时针旋转90
△OCF≌△OBE
S阴影=S△OBC
S阴影=■a2
这道题也可将△OEC绕点O逆时针旋转90,进行解答。
这道题是通过旋转使图形与原有图形重合,从而使重叠部分面积得到重新组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个以前做过的题目,我们换一个角度再看这道题目,又别有一番风景。在感观上认识旋转,了解旋转解题的简便之处。从中总结出用旋转解题的前提条件相交等线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练习1.如右图所示,分别以正方形ABCD的边AB、AD为直径画半圆,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例2.如图所示,设P为等边△ABC内的一点,APB=113,APC=123
问:(1)PA、PB、PC能否构成三角形?
(2)如果能构成三角形,请找出构成的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
分析:已知三条线段看它能否构成三角形,方法大概有两种。从计算的角度求三边长度,比较三边大小,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能否构成三角形。或从图形的角度,看能否将其放入一个三角形中。根据本题的实际情况求三边长度不是很现实,所以问题的解决就是看能否把三条线段放入一个三角形中。如何将三条线段放入同一个三角形中?考虑到AB、BC为两条相交等线段利用旋转,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201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减法》ppt课件
2014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综合运用试题(5)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_0的认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课件加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长短、比高矮》课件
2014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综合运用试题(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PPT课件
2014年小学六年级数学小升初毕业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PPT课件
2014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2)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上、下、前、后》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几》ppt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一数》PPT课件2
2014年秋期小学五年级期末检测数学试卷
201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看图列式)综合练习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PPT课件[1]
2014小升初数学试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几和几课件2
苏教版《0的认识和加减法》PPT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几和几课件1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4年广州市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4)
2014年人教版小升初数学试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PPT课件1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一数》PPT课件1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课件
2014人教版中考模拟试卷
2014小升初数学综合能力训练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