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如何成功迈出高中学习第一步
进入高中,数学的难度会更大,解题会更复杂。因此,在开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会有一些高一新生很难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而且这种状况会随着学习的深入,出现两极分化,即能够适应的成绩会保持原有水平,不能适应的会一落千丈。那么这种现象是如何出现的,以及如何度过适应期呢?
原因之一是:初高中教材间梯度过大。
(一) 首先,初中教材偏重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相反高中教材对概念的定义就严谨严格得多了。如对函数的定义。初中教材中定义是: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而在高中教材中给出的函数的定义是:如果在某一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把x叫做自变量,把y叫做x的函数,也称y是因变量。高中教材中给出的定义,较之初中就更为严格,也更抽象。其次,初中教材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就是这样处理的。
(二) 初中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机械性的印迹,而高中教材第一章就是抽象的集合语言和逻辑用语语言,后面还有函数语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能适应;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学习又是一个难点,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学生学习障碍的客观原因。
原因之二是:高中思维的节奏较快,高一学生现有的学习方法,一时难以适应。
高中阶段思维方式向理性层次跃迁,与初中阶段相比要求大大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中常把许多问题的解决建立为统一固定的模式,如解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证线段或角相等,三角形全等或相似的模式有哪几种等等,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习惯于这种机械性的,封闭的,便于操作的思维定势,科学、严谨、流畅的思维品质尚未完全开发,而高中数学知识要求在思维形式上产生变化,在灵活性、可拓展性、创造性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思维方式的转换也是渐进的,高一学生较难在很短时间内就适应这种对思维能力高要求的突变。
谈谈怎样解决高一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障碍
一. 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
二。提前学习高一内容,适应高中的学习。
同学们可以利用暑假的时间,提前学一下高一的知识,适应一下高一的学习。高一是基础,如果高一学不好,到高二就更难了。高一上册学习的集合和函数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很多学生高一第一学期上完了才知道如何学高中数学,再补习效果就不是很好。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高一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考前复习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4.1.1全面调查举例(1)
东北师大附中人教版七上1.1正数与负数(一)课件
新人教版§2.1从算式到方程
新人教版七上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课件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2.4.2再探实验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正数和负数课件
新人教版§3.1多姿多彩的图形
新人教版§3.4.1角的比较(3个课件)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3.1.2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人教实验版第三章比较线段的长短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3.1立体图形
新人教版§3.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新人教版§3.2直线、射线、线段(4个课件)
数轴课件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3.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课件
新人教版§3.1.2点、线、面、体(4个课件)
新人教版§版本不明比较线段的长短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4.3课题学习如何处理废电池课件
新人教版§2.4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4个课件)
人教实验版垂线
新课标人教版七上1.2.1有理数课件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3.3.1角的度量
相反数课件
新人教版§2.3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4个课件)
新人教版§3.3角的度量(4个课件)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4.1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
绝对值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3.1多姿多彩的图形课件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3.2线段、射线、直线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