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证线段成比例,往往要通过添平行辅助线,构成人教版《几何》第二册214页的图59、510的两个基本图形,即型和
型图形,再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进行证明。但在具体的证题过程中,到底过哪一点作平行线恰当,不少同学感到茫然。这里向同学们介绍一个添平行线的方法:以比例式的一边为基准,若前、后项的两条线段有公共端点且在同一直线上,则就把这两条线段的三个端点,分别看成某一三角形一边的两个端点和一个内(外)分点,经过这三点都可作两条平行线。(但过分点作平行线,往往会使证明过程变复杂)。现以《几何》第二册255页第17题为例说明如下。
题目: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E。
求证:AE:ED=2AF:FB
分析:要证明的比例式中的线段AE、ED和AF、FB,都是有公共端点且各在同一直线上,E、F分别是AD和AB的内分点,所以,至少可以分别过A、E、D、F、B各作两条平行线(如图19),同时,考虑到AD是中线,还可以过C点作平行线(如图1011)。另外,根据题设条件,不添辅助线,直接用梅勒劳斯定理也可证明。这样就得到该题的12种证法。
证法1:如图1,过点A作AG//BC,交CF的延长线于G。
则:
而,所以
图1
证法2:如图2,过点A作AG//FC,交BC的延长线于G。
则:
而
所以
即:
图2
证法3:如图3,过点E作EG//AB,交BC于G。
则: ①
②
③
得:
而
所以
所以
即:
图3
证法4:如图4,过点D作DG//AB,交CF于G。
则:
所以
图4
证法5:如图5,过点D作DG//CF,交AB于G。
则:
所以
图5
证法6:如图6,过点F作FG//BC,交AD于G。
则:
所以
所以
即
图6
证法7:如图7,过点F作FG//AD交BC于G。
则: ①
②
③
得:
而
所以
所以
从而
图7
证法8:如图8,过点B作BG//AD,交CF的延长线于G。
则:
所以
即
图8
证法9:如图9,过点B作BG//CF交AD的延长线于G。
则:
即
所以
即:
图9
证法10:如图10,过点C作CG//AB,交AD的延长线于G,连结CG。
则易证CG=AB,DG=AD
所以
而EG=ED+DG=ED+AD=AE+2ED
所以
所以
即:
图10
证法11:如图11,过点C作CG//DA交BA的延长线于G。
则易证:AG=AB,CG=2AD
所以
而FG=AF+AG=AF+AB
所以
所以
即:
图11
证法12:如图12,可看成直线FE分别截△ABD的三边于F、C、E,则由梅勤劳斯定理立即可得:
而
所以
图12
编辑推荐:
2012年中考生心理调节必备五大妙方
中考生早餐吃得要像皇帝一样
决战中考:数学必做压轴综合题(20道)
中考物理:用马铃薯确定电池正负极
近五年全国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集锦(500篇)
中考英语作文预测及范文参考
更多中考信息》》》
如何做初中数学课堂笔记
特别提示:中考数学复习“六原则”
初一(七年级)数学口诀
复习数学要注意这4点
“积的变化规律和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设计
二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萝卜青菜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
2013年初二年下册数学暑假作业答案
2013年初二年数学下册暑假作业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六原则”
学习方法-初中生如何学好数学
初中数学分组分解因式的几种常用方法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
数学等理科科目的做题方法
二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做操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
谈初中数学学习法:有疑必问“事半功倍”
中考过来人口述:新初三生数学学习五法则
一年级奥数题(解决问题)及答案:刚刚的书
二年级奥数题及答案:掰玉米
2013年八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作业答案
2013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暑假作业答案
提高数学能力
初中数学 因式分解方法
二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装鸡进笼
2010中考数学如何冲刺高分
中考图形很标准巧用工具得分 数学要会“动手”
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一年级奥数题(解决问题)及答案:投沙包
一年级奥数题(解决问题)及答案:动物园的猴子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