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4
收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意义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
4、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p.67第1题)
5、用下面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对不对?为什么?
二、教学新课
1、一个食物、一个图形、一条线段都可以看作单位“1”。
2、举几个“1”。
3、其实一把铅笔、一群小羊、一盘苹果、一项工程等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
4、再举几个单位“1”。
5、把4支铅笔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1支)是这个整体的1/4,3份是整个整体的1/3。那么两份呢,4份呢。
6、把6只小羊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2)只是这个整体的1/3。2份是这个整体的2/3。
7、把12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3只)是这个整体的1/4,2份是这个整个的1/4。
8、一个食物,一个图形,组成一个整体一把铅笔,一群小羊都可以看作单位“1”。
9、判断题:单位“1”只能是一个物体、吗?
10、教学分数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理解若干份的意思:1份、2份、3份、4份………..
11、1/2、1/3、1/4、2/5、3/6、5/8
以上这些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
11、教学分母、分子
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母。
表示这样多少份的数,叫做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三、教学例1用直线上的点表示1/5和3/5。
想:直线上从0到1表示单位“1”,把他平均分成5分,这样的一份用1/5表示,这样的3份,可以用3/5表示。
试一试:指出下面直线上A、B、C各点分别表示几分之几?
四、巩固练习:
1、把15个圆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2份用分数()来表示。
2、把12面小红旗平均分成6分,其中的5分用分数()来表示。
3、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如果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
4、说出下面每一个数的分数单,位,并指出每个分数含有多少个分数单位。
1/75/83/104/159/2031/100
5、4/5是()个1/5。
五、反馈总结。
六、布置作业。
反思:对于单位“1”的教学不够到位,应通过多种例子举例说明。让学生知道单位“1”不仅指一个物体,也可以指一个整体。这是教学的难点。应予以突破。对于分母、分子、分数单位概念的教学不够细腻。应加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五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大家都在看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锐角和钝角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4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猜一猜》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统计》说课设计(2)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统计》说课设计(4)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 6的乘法口诀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3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克和千克的认识》
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 平均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猜一猜》
小学二年级奥数知识点:逆序推理法
《认识厘米》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七的乘法口决》
《观察物体》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克和千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三角形的认识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东南西北》说课稿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认识角
小学数学《认识方向》说课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 《七的乘法口决》说课稿(2)
二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美丽的对称图形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统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