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2526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认知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探索、尝试精神,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并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魅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以及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为了让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辅以情境探究式教学法、观察法等,实现师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思维方法的训练,努力探索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新策略。
(二)学法《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三、说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自备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一个,剪刀一把。
四、说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师生互动
设计理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旧知重温nbsp; 铺路搭桥
口答。 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相对的棱的长度,相对的面。 2、正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它的棱,每个面。它是特殊的。 3、看图,指出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回答。 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新知识铺路搭桥。
二 创设情境 切入主题
1、动画演示情境图。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明选了一份精美的礼物。为了使礼物更加美观,他打算亲手包装盒子。小明买回一张漂亮的包装纸,为了节约纸张,他想先裁下大小适宜的一块再包装,那么至少要裁多大的纸呢? 小明该怎么做呢?你能帮他出出主意吗? 导入新课:这就要用到一个新的数学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 学生观看并思考。 2、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生1:必须先知道盒子有多大。生2:必须先算出盒子每个面有多大。 新课标强调,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的需要,我们应该应用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因此,我对例1进行优化组合,真正使数学焕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情境的设计意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感受到一种人文情怀。
三实践操作 建立表象
出示操作提示与我的发现。操作提示:①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沿着棱剪开,再展平,看一看纸盒展开后的形状。 ②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 下前后左右标明。我的发现:你发现展开后的图形,在长方体中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正方体呢?并完成下表。
长方体
展开后
相当于
展开前
长
宽
高 1、 学生动手操作。 2、 观察发现并完成表格。(每人一张) 3、 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4、 汇报。生1:我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生2:我发现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相等,前后面相等、左右面相等。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想,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对这一理念作出较好的诠释。给予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去发现,解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学生建立积的表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 自主探究 深化主题
动画演示并讲解长方体拆成平面展开图,引导学生建立表面积的表象。 1、 认真观察并加深理解展开后的图形与原长方体之间的联系。 2、 建立表面积的表象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通过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长方体拆成平面展示图,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 再现情境图,提出尝试问题:你能否帮小明算出纸要裁多大? 自读课本例1。尝试练习 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变教数学为用数学,同时,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出示讨论提纲: 1、 你是怎样算的。 2、 正确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什么? 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交流,能让学生更, 宽20厘米, 高30厘米。请你帮他算算至少需要多少玻璃?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这种不需要算出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你还能举出例子吗? 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需要计算哪些面的面积,完成练习并及时反馈。 举例子,如计算游泳池的表面积、粉刷柱子等。 提高性练习旨在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懂得根据实际来解决问题,同时,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有用的。
六 总结评价 课堂延伸
总结评价。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既能梳理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 课堂延伸。 同学们,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课后思考。 这个有挑战性的任务能较好地延伸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课外也动起来。
五、说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方法一: 方法二: 652+642+542 (65+64+54)2 上 下 前 后 左 右
就本课的板书而言,我尽量做到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和难点。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六章因式分解
浙教版数学七下2.2《轴对称变换》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七下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word教学设计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三章事件的可能性
浙教版数学七下2.4《旋转变换》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七下4.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word教案(2课时)
浙教版数学七下5.5《整式的化简》word教案
2015春浙教版数学七下1.1《平行线》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七下2.6《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七下6.3《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word教案(2课时)
2015春浙教版数学七下2.1《二元一次方程》word导学案
浙教版数学七下7.3《分式的加减》word教案(2课时)
浙教版数学七下2.3《平移变换》word教案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七章分式
浙教版数学七下5.2《单项式的乘法》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七下5.4《乘法公式》word教案(2课时)
浙教版数学七下6.2《提取公因式法》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七下1.2《三角形角平分线和中线》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七下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word教案(3课时)
浙教版数学七下5.3《多项式的乘法》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七下6.1《因式分解》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七下4.1《二元一次方程》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七下4.2《二元一次方程组》word教案
2015春浙教版数学七下2.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word学案1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五章整式的乘除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二章图形和变换
浙教版数学七下5.7《整式的除法》word教案
2015春浙教版数学七下2.2《二元一次方程组》word学案
2015春浙教版数学七下3.1《同底数幂的乘法》word导学案
浙教版数学七下7.1《分式》word教案(2课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