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31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立即、被迫、雄伟、终于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4、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明确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步骤,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概括段意要明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语言表述要通顺连贯。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不痛快?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敬佩不敬佩?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
课文中有没有什么地方使你觉得奇怪?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立即、被迫、雄伟、终于等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3、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二、初读:
1、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老师要提4个问题,你要答得上来。要想答出来,你可以想一想,我可能会提哪些问题,你就可以一边读一边思考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读悟
1、猜一猜,老师要提什么问题?
指名说,表扬积极思维的学生。
3、板书要提的问题: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不痛快?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敬佩不敬佩?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
课文中有没有什么地方使你觉得奇怪?
4、带着问题速读课文,回答问题要有课文中的依据。
5、反馈
随机点拨
指导朗读钱学森说的一段话。
联系华罗庚的事迹和他信中的一段话。
饱含诗情齐读两段话。
联系你的敬佩和愤恨,想想钱学森回国容易吗?
那一个词集中地说明了这一点?(终于)
带着激动的心情齐读课题。
四、作业:
1、在刚才的4个问题中任选一个写一个读后所感的片断。
2、机动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营救、过问、被迫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放弃、折磨、迫害、限制、营救、过问
2、交流读后所感。
二、读悟
1、自读思考
钱学森为什么能顺利地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读一读,说说从中得到什么感受。
2、交流反馈
指名读有关句子,并用上在在终于回答。
怎样支持?(理解营救)怎样关怀?(理解过问)
3、比较句子
(1)完成作业本第2题的(2)、(3)题。
(2)讲评作业
被迫一词说明了什么?雄伟、终于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4、齐读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
这表达了钱学森怎样的思想感情?
5、感情朗读
选择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朗读。
三、归纳主要内容
1、指导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
2、归纳段意。
3、尝试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说说段落大意连成课文主要内容时作了哪些修改。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5、6题。
2、补充完整读后所感。
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认识方向》教学设计
“认识分米、毫米”教学设计
《有趣的七巧板》的教学案例
《认识方向》教案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
第五单元《整百、整千的加减法》教案
“认识角”教学设计与评析
《克与千克认识》教案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课时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分米、毫米”教学设计及说明
《估算》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加法》教材分析
《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案
第六单元《减法》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
第二单元《认数》教材分析
《克与千克认识》教案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与评析
“认识方向”教学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学简案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教案
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认识角》教学设计与评析
《角的认识》教案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第五课时
《三位数的读、写法》教案
“认识游览路线”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