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1、
课题一: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②使学生掌握整除、约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除尽和整除,约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下面三组题。
(1)237= (2)65= (3)153=
113= 1.83= 242=
2、观察并回答。
(1) 上面哪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2) 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3)如果用整数a表示被除数,整数b(b0)表示除数,可以怎样说?(让学生看教材第49页关于整除的一段话)
3、思考:我们在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①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
明确三点 ②商必须是整数 缺一不可
③商的后面没有余数
4、除尽与整除的区别与联系。
(1)像65=1.2 1.83=0.6我们只能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 。
(2)除尽 被除数和除数(不等于0),不一定是整数,商是有限小数,没有余数。
整除 被除数和除数(不为0)都是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三整无余)
师: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表示的是两个整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它们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约数和倍数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索研究
1.小组学习。
(1)让学生看教材第50页有关约数和倍数的一段话。
(2)小组讨论:两个数在什么情况下才有约数和倍数关系?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是什么意思?
(3)在复习的第1题中,请你指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约数?为什么?
(4)倍与倍数意义一样吗?
如:15是3的倍数,表示15 能被3整除。
1.5是0.3的5倍,5倍表示1.5除以0.3的商。
(5)注意事项。让学生看教材第50页的注意。
三、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51页的做一做。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3.做练习十一的第2题。
4.做练习十一的第3题。
5.做练习十一的第4题。
60的约数有 。
6的倍数有 。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五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七年级数学线段、直线、射线同步练习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课时练习题3
七年级数学整式除法同步练习
七年级数学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同步练习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同步测试3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1
七年级数学分式的运算同步练习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同步测试4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综合测试卷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测试题1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同步测试1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同步测试3
七年级数学事件的可能性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测试1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同步测试2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同步测试
七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同步练习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1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测试2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测试卷
七年级数学用平面截几何体同步练习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同步测试1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水平测试
七年级数学事件的可能性单元测试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同步测试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同步练习
七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步练习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同步测试2
七年级数学用计算器开方同步练习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