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69-27=99-8=70-40=
课题:不退位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和计算顺序.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红、黄色圆片及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70-3042-2079-6
85-4067-3165-3
65-3这道题的竖式应该怎样写?
2.想一想笔算加法时都应注意些什么?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653=_______________
教师说明也可以写成竖式进行笔算.
(1)出示图示,使学生明确:
十位上6个○表示6个十;个位上5个○表示5个一,读作65.
(2)说明:要从65里减3
启发学生思考:3表示什么?应该从哪里去掉?
引导学生明确:3表示3个一.应该从65里个位上5个一里去掉3个一.
教师同时在个位○中划去3个.
(3)说明:笔算竖式怎样写呢?
要求学生在稿纸上写数字65,在65的个位数5的下面写上3,也就是3要对着65的个位数5.
写上减号和横线.就是数位对齐,与笔算加法的道理一样.
(4)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提醒学生,在横式等号后面也要写上得数.
2.教学例2.
(1)比较例2和例1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请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注意去掉的23应该怎样去掉?
(3)学生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在写竖式时,其中写减数中的2,你是怎样想的?(2是在十位上,应与65的十位上的6对齐.)
(4)学生对照数位圆片图,进行尝试计算.
(5)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时的思维过程.
3.小结计算方法.
说说笔算减法的方法是怎样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相比,主要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三、加深理解,形成技能
填空: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鼓励.
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引导学生明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还要注意,计算时要仔细,得数要写在模式等号后.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例1 65-3= 62 例 2 65-23= 42
初中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教学设计
初二数学上册4.4方差和标准差教案
初中数学 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分式的乘除法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教案全章
初二数学上册2.7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初二数学上册2.4等边三角形教案
初二数学上册5.3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
初中数学分式(一)教学设计
初二上册教案《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
八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旋转教案
八年级数学乘法公式 平方差公式教案
初中数学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二)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分式方程(3)教学设计
初二数学上册6.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初二数学上册4.5统计量的选择和应用教案
初二数学上册3.4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教案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
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教案
初二数学上册5.1认识不等式教案
初中数学黄金分割教学设计
初二数学19.3 梯形(2)教案
初二数学上册4.1抽样教案
初中数学分式的加减法(一)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分式方程(2)教学设计
初二数学上册5.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初中数学 线段的比(二)教学设计
初二数学上册6.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教案
初中数学 分式的加减法(2)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