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以及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估计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故事导入
有一天,3只小猫背着鱼篓,拿着鱼竿,高高兴兴地到河边去钓鱼,来到河边后一边钓鱼一边捉蝴蝶,一天下来结果怎样呢?出示挂图。
2、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图,提出问题。
[评析:运用一个有趣的童话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提出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二、建立模型
1、自主探索:初步认识一个数与0相乘得0的含义。
小组讨论: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一题吗?
(1)用加法计算:0+0+0=0
讨论:为什么三个0相加是0呢?
(2)用乘法计算:03=0
讨论:0和3相乘等于0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2、形成结论:
(1)你能知道07和80是多少吗?
(2)从以上的学习中你会总结出什么结论呢?
小结:0和一个数相乘得0
3、出示例题2的挂图,仔细看图,理解题意。
(1)列式计算一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176=102(个)。
(2)估计一下,体育馆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4个看台有400多个座位。
(3)用竖式计算 1024 小组讨论:积的十位上写几?为什么?
[点评: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获得对0和一个数相乘得0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估算、口算以及学过的笔算方法上算法上进行探索,中间有0的三位数都是接近整百的数,这为学生运用估算提供了很好的机会。通过估算,能使学生对笔算结果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笔算中错误的发生,通过教学,努力使学生感受到:把估算和笔算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逐步培养学生在笔算时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
三、拓展运用
1、填空。
(1)0和一个数相乘得( )
(2)02= 60= 09= 10=
2、运用。
(1)用竖式计算:2304= 6033= 5067= 8206=
3、拓展。
(1)第一个书架上有205本书,第二个书架上有198本,第三个书架上有202本,第四个书架上有196本,你能估计出4个书架上大约有多少本书吗?
(2)松树有105棵,柳树的棵数是松树的3倍。(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解答。)
[点评:针对知识的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由易到难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
初中数学《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初中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
初中数学轴对称教案
初中数学《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教案
初中数学乘法公式教案
初中数学《生活中的轴对称》教案
初中数学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案
初中数学《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教案
初中数学《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
初中数学《轴对称的认识》教案
初中数学幂的运算教案
初中数学余角和补角教案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教案
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问题》教案
初中数学相反数与绝对值教案
初中数学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教案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初中数学《用正多边形拼地板》教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的边》教案
初中数学代数式的值体教案
初中数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案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初中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初中数学《从算式到方程》教案
初中数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
初中数学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教案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