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3个盘子,6个苹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34表示几个几相加?25表示几个几相加?
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
1.教学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教师: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0+0二0
教师:用乘法怎样算?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二0
教师:03表示什么呢?(3个0相加.)
教师:03表示3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5等于多少呢?为什么?(05表示5个0相加,结果得0.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组算式:
34=56=43=65=
让学生说出得数后问: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都相等.)教师:我们刚学过0X3=0,那么30得多少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在03=0下面板书出30=0,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00让学生填,得出00=0.
教师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教师把写好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句话的小黑板挂出来,让学生一齐读一遍.
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4.教学例题.
教师先出示1124,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将第一个因数112改为102.
教师:1024,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1124是一样的.乘的时候也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五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四、作业
让学生做练习五中的第2、3题.
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
第三章三角形回顾与思考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图片资源
3.1.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课件ppt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6.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第3课时)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复习课课件ppt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1.4.3整式的乘法(第3课时)课件ppt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1.5.1平方差公式(第1课时)课件ppt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6.2频率的稳定性(第1课时)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
第六章概率初步回顾与思考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
1.3.1同底数幂的除法(第1课时)课件ppt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6.1感受可能性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图片资源
6.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第1课时)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
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5.4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课件ppt
第三章三角形全单元课件(9份)
1.4.2整式的乘法(第2课时)课件ppt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3.4用尺规作角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图片资源
1.7.2整式的除法(第2课时)课件ppt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课件ppt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第六章概率初步全单元课件(9份)
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图片资源
3.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3课时)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课件(7份)
1.4.1整式的乘法(第1课时)课件ppt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复习课课件ppt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3.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图片资源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全单元课件(11份)
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3课时)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
3.1.2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课件ppt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1.7.1整式的除法(第1课时)课件ppt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6.1感受可能性课件ppt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