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二年级参加考试人数29人,最高分93分,最低分0分,全班总分1703分,平均分58.72分,及格率62.07%,优秀率10.34%。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试题程度难易适中,题型多样,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计算、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计算方面。本试卷考查学生计算能力的主要有第二大题,分值共计32分。这样就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让他们对及格充满希望。而且计算题题型多,有写得数的,有填运算符号的,还有笔算的的。学生都做得较好,但仍有少数学生粗心出错。
2、填空方面。此类题型涉及的知识点多,学生的错误率也较多。究其原因,一是审题不仔细,二是理解能力差,往后有待加强。
3、画图方面。此题主要考察学生能否根据要求画出角、线段,学生都做得不错,只有少数学生做得不是很好。说明学生对角、线段的掌握较好。
4、解决问题方面。多数学生对题意理解不够透切,分析不到位,导致此题失分很严重。
三、改进措施
1、注重培养倾听意识和读题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和运用能力。
课堂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作业方式和结果。因此,要提高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并不仅仅是审题一刹那的问题,必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到每一堂课,落实到每一个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4、注重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的培养,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激发、鼓励,发现学生的长处,增强学生的兴趣。
5、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共同进步,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总的来说,学生考得不算好,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以后还要继续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年级参加考试人数29人,最高分93分,最低分0分,全班总分1703分,平均分58.72分,及格率62.07%,优秀率10.34%。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试题程度难易适中,题型多样,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计算、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计算方面。本试卷考查学生计算能力的主要有第二大题,分值共计32分。这样就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让他们对及格充满希望。而且计算题题型多,有写得数的,有填运算符号的,还有笔算的的。学生都做得较好,但仍有少数学生粗心出错。
2、填空方面。此类题型涉及的知识点多,学生的错误率也较多。究其原因,一是审题不仔细,二是理解能力差,往后有待加强。
3、画图方面。此题主要考察学生能否根据要求画出角、线段,学生都做得不错,只有少数学生做得不是很好。说明学生对角、线段的掌握较好。
4、解决问题方面。多数学生对题意理解不够透切,分析不到位,导致此题失分很严重。
三、改进措施
1、注重培养倾听意识和读题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和运用能力。
课堂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作业方式和结果。因此,要提高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并不仅仅是审题一刹那的问题,必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到每一堂课,落实到每一个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4、注重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的培养,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激发、鼓励,发现学生的长处,增强学生的兴趣。
5、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共同进步,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总的来说,学生考得不算好,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以后还要继续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五章 加与减(二) 4、“跳绳”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认图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图形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北师版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6
北师版一年级教案——《数一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简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及评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乘法口诀复习”教学实录与评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至三单元教案9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与评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与评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乘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学实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 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经历过程 形成策略——一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与说明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
2013中考数学考试:十大常见解题方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愉快的周末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我们认识的数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学设计与意图说明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统计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