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06
收藏
这个学期,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就是要教学一年级语数双科,而且面对的又是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年级的学生。开学之后,我感到压力巨大。但既然学校安排了这样的工作给我,我就要承担下来,而且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现在,一个学期已经过去,我要对自己的数学教学工作做一个简单的小结。以期在下个学期在数学教学上,自己能有所进步。
我觉得自己应该坚持的一些做法。
1、虚心向同事请教。
对于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我可以说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个喜欢帮助人的同组教师,石老师总是将教学中一些重点和难点及时的告诉我,并给我指导我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所以,降低了我在教学中遇到困难的难度。
2、真诚合作。
我觉得要想让学生受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同组教师间的真诚合作。只有教师之间的合作,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所以,当一些重点内容需要及时复习时,我总是积极配合石老师,按她的要求来出练习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3、努力提高自己
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没有一味的将责任推向学生,因为这样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所以,一旦发现我班在数学学习方面与其他班存在差距,我尽可能的从自己这里找原因,采用必要的办法去解决,并虚心向他人请教。虽然收效不大,但我还会坚持提高自己的做法。
需要加强的做法。
1、找点时间来思考。
我虽然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也看了较多的课改书籍,理论上明白该怎样做,但在实施中往往还会变样,很多在书上介绍的教学方法照搬到现实教学中并不适用。我想,这一切的不适应还是因为我没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使二者相结合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思考,现在我在教学中思考的还不够,主要还是有些依赖同组教师的指导。
2、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从而使教学手段为教学内容服务。
3、找到“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
一年级学生起点不同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好生“吃不饱”,差生“撑不了”的局面。特别是我教学的一个班级,程度好的学生对于难题点拨以下就能自己理解和明白,但是程度较差的学生说了
三、四遍也不是很消化。如何对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这是下个学期必须解决的问题。
总之,这一学期的数学教学给了我很多需要反思的方向和提高的建议。希望下学期我会有所进步。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三
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三
苏教版四年级《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教学设计
《减法的性质》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导学案
《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教学设计及说明
青岛版数学第八册《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对称、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共4课时)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导学案
北师大版《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减法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八册《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读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小数简算》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美妙的“杯琴”》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八册《美妙的杯琴》教学设计二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读写》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八册《图案的欣赏和设计》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写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用画图策略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问题》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