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示 复习题:3+2+1= 8-2-3= 5+3+2= 10-5-3=
学生独立计算并口答。
生:3+2+1=6。
师:为什么等于6呢?(教师这个问题有误,应该问怎么算的,而不是为什么?)
生:因为3+2=5,5+1=6。
师:怎么算?
生:因为8-2=6,6-3=3。
师:真聪明,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生:5+3=8,8+2=10。
师(指着10-5-3=2):怎么算出2?
生:10-5=5,5-3=2。
师:也是先算,从左到右,这是学过的连加连减。我把这道题改一下,变成5+3-2,10-5+3.像这样的算式也就是加在前面,或者减在前面,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
板书:加减混合
师:图里有什么?
师:从哪里飞走?飞走了几只?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列式吗?
生:4+3-2=5
板书:4+3-2=5
师:怎么算?
生:4+3=7,7-2=5。
板书:4 + 3 - 2=5
7
师:这道题有加法,也有减法,这叫做什么?
生:加减混合。
师:现在拿练习本来做,拿小棒摆一摆,再算出得数。(为了操作面操作,操作没有明确的目的)
出示:7+2-5= 4+3-4= 2+6-3=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小棒的拼摆,然后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根据学生口述板书。
9
7 + 2 - 5=4
师:我们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然后再把得数与后一个数相减。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写出得数,师生共同校对答案。
师:刚才这些算式也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加减混合。下面还有一幅图,你能观察一下吗?告诉我们图里有什么?
生:一共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生:图里告诉我们飞走了2只天鹅。
师:怎么列式?
生:因为又飞来了3只,所以要加上。
师:飞走了用什么方法计算?(减)又买来了用什么方法?(加)现在湖里有几只?
生:4-2+3=5。
师:为什么等于5?
生:因为4减2得2,2加3得5,所以就等于5。
2
板书:4 - 2 + 3 = 5
生:先算前两个数。
师:也就是从左到右,算出得数记在脑子里,再把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这就是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这与前面的连加连减计算一样吗?
生:一样。
师: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是一样的,加减混合运算与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都从左到右计算的。(这一段对话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再一次提问,让学生改变答案,然而学生并不知道为什么一样,为什么不一样?)
完成P67做一做。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鸭原来的几只?跑来了几只?现在有几只?9只里面走了几只?你能列式吗?做完之后四人小组讨论。
练习,出示6○3○□=□让学生补充。
师:这道题怎样算出5?
生:6+3=9,9-4=5。
师:打开P68,看第1、2题。
学生做题,师生校对得数。
师:接下来做游戏。
指名四位学生上台,拿算式,分发得数,做找朋友的游戏。
4-3+1 6+2-4 5-2+3 2+7-1
比较几道题,找出相同与不同。
5+3+2 10-5-2
5+3-2 10-5+3
教学总结:
从本课时的教学看,黄老师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有几点是值得肯定的。一是重视学生从情境图中发现信息,并根据所发现的信息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二是重视引导学生体会算式的运算顺序,并通过归结,总结出加减混合计算的顺序,使学生记住;三是适当变换练习方式,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巩固新知,教师有意识地借助游戏活动来练习,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课时教学的不足之处,一是教师的教学语言随意性强,所提出来的问题指向性不强,或者是表达不准确,比如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算,其本意应该是这道题是怎样算出得数的;二是对运算顺序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而是采用灌输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看似有一些活动,比如看图,比如提问,然而从本质上看,并没有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有序观察,认真思考,而是通过提问,提出一个又一个零碎的问题,让个别学生回答,这样做,是以个别学生的思考代替全体学生的思考,学生看图能力、思考能力并没有得到培养;三是教学活动操作方式不当,在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时,教师要求学生上台演示拼摆小棒,这种操作不是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反而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因此之前学生已经对数的加减有一定的认识,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如果在通过情境图能理解为何要先加,再减的话,再使用小棒就是画蛇添足,还比如,在练习的环节,教师让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可是由于组织不当,游戏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部分上台找朋友的学生外,大多数学生不能参与其中,活动的效果不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