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

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

2016-07-01

一、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会优先集中,认识就会敏捷而深入,情绪就会愉快而高涨,思维就会活跃而有创造性,行为就会持久而永恒。数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参与操作的探索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小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面积时,我先让每个学生利用白纸,并用剪刀剪下两个完全一样三角形,然后与其他同学所作三角形进行对照,看看能否重合。接下来让学生拼一拼,这样学生自然会发现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此时教师启发学生总结出:如果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通过同学们的动手操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蕴于简单实验之中,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促进学生认知理解。

二、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概念、性质的理解

数学概念、性质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让学生直接理解,肯定会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物、模型、教具、教学软件等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具体事物进行操作,使他们获得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具体经验。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形成对概念的理解,而不是通过机械的重复,记住教师讲述的那些关于概念、性质的现成解释,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是全面的、清晰的、牢固的。在数学教学中,让每个学生玩自己手中的学具,看你有什么发现,提到玩,每个学生都感兴趣,无论他发现的结论是浅显,还是深刻,都是他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都已充分调动了他的参与性和探究性。

例如要学习“平行线”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辨认一些熟悉的实例,像铁轨、门框的上下两条边、黑板的上下边缘等,从中找出共同的本质属性。铁轨可以看成是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边可以无限延长、永不相交等。同样可分析出门框和黑板上下边的属性。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属性是:可以抽象地看成两条直线;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彼此间距离处处相等;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等,最后抽象出本质属性,得到平行线的定义。

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归纳新概念,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要正确引导学生去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事例中归纳和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学生通过这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创设实验型思维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实验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实验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认识正方形》时,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认识世界的主要渠道。学生亲自参加实践,亲临其境地感受生活,要比教师重复讲解理解的更深刻,也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通过数学实验手段,为学生提供不断探索创新的条件

数学新课程有新的理念,要让所有的学生学到有价值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知识,让所有的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并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数学知识最初都产生于实践活动,动手操作能促进大脑发育和思维发展,也就是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只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一下,先从中得到感性认识,进而不断地比较、分析、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再利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学生就会有所体验,有所收获。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儿童掌握数学概念和运算过程。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再过渡到抽象的过程。实现这一过渡,表象是关键”。加强实验教学,是建立表象的基本手段。实践出真知,特别是学生通过看得见、摸得着、感知深刻的实验过程,形成清晰的表象,伴随着说的训练,为学生的思维发展铺平道路。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知识点,尽量创设条件,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手脑并用,动思结合,培养技能、技巧。总之,数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有利条件;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比如:学习“立体图形展开图”时,我们可以先学生找些纸盒,在拆纸盒的过程中,感悟“平面展开和立体关系”,平面与立体之间的联系,发现问题的实质,进而总结出特性,发展空间思维。纵观“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就是注重“实践”,也就是以“做”为中心,反对“教死书、死教书”,反对脱离生活的假教学。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强调课程与社会的联系,更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培养。在推行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和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向课程标准看齐,勇于创新、努力探索,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与实际的需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索.

创造力普遍存在于人类个体之中,是人所具有的一种潜能。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的潜能向显能的“引发”过程,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这一过程也是人的主体地位的回归和提升的过程。数学不仅是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它更是一个活动的过程,一种思考和探索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数与量各种关系的方式。数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创新的数学教学更应当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产生主体地位的欲望,解放他们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总之,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