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与生活接轨-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让小学数学与生活接轨
首页>数学教研>课题研究>让小学数学与生活接轨

让小学数学与生活接轨

2016-06-30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中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小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让小学数学与生活接轨,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从而实现自主学习数学的目的。

一、学习材料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里所指的学生实际生活并不是单纯的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蓝本。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力的状态。和许多研究者的认识一致的是,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仍然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题时,笔者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状况。二是选择信息。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为绿化道路环境,在校外公路栽种树木,一共栽了500棵,成活了490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是自主探究。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让学生自己解决。四是教师引导。告诉同学们这批树木的成活率是98%。从而提问成活率和98%的含义,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这样重组,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的熟知信息,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与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让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 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案例,从而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