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论文 “先学后教”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模式初探-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教研论文 “先学后教”...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教研论文 ...

教研论文 “先学后教”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模式初探

2016-06-27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课标,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学生计算能力的强与弱,直接关系到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一直以来,计算课的枯燥乏味使学生望而生畏,对于计算是退避三尺,这就需要教师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计算的课堂变得让学生有所期待,更加高效。

如何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构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争取每节课都能让学生经历“课下自主学习——课上交流展示”的过程,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构建,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学会学习”。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初探的计算课教学模式:

一、课前——充分自学。

没有充分的自学,就没有精彩的展示。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是教师为指导学生学习,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课程纲要》、学材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编写的供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学习方案。是“以学定教、教学合一”的载体。因此导学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每一环节都应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用什么方法、去完成哪些问题、达到什么要求,真正体现导学的目的。课前,我花费1个小时的时间备课并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导学案,内容包括:本课学习目标、主要问题情境及学生自学后独立解题的过程、基础测试以及自己出题几部分。在授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

有了导学案,学生能在它的“引导”下充分自学,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不仅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手段,更是计算课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

2、课中——精彩展示。

展示,是解决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我争取课上尽可能地为学生搭建“名师展示台”,突出学生的“展示性”学习。我会把关注点放在教学的互动上,即关注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当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我们就会感受到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课堂上不同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不同的思路交相辉映,这里没有简单的对错,更多的是思路的分析和思维的探讨。

(附《包装》一课教学片断)

师:包装礼盒自然少不了使用漂亮的彩带,瞧:还有一个问题等着大家来解决。(出示情境图)怎么列式?

生:2.4×0.85(教师适时板书)

师:谁能快速估计一下结果?

生:我把2.4看做2,把0.85看做1,结果约等于2。

师:我们估算出了积的大致范围。2.4×0.85究竟等于多少呢?谁能到前面来用我们刚刚研究的乘法竖式验证一下?有请许贝宁小老师!

许:(边计算边讲解)我将2.4×0.85先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结果是2040,因为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之和是3,所以我积也应该有三位小数,是2.040,最后,要把小数部分末尾的0划掉。正确结果是2.04元。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生3:积的小数位数是3位,你把0划掉,不就剩下2位了吗?

许:这里0也占了一位数位。

生4:为什么不把小数点照齐,而把数位照齐呢?

许:因为我们是将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的,所以和整数乘法一样,只需要将末尾的数字照齐就可以了。

生5:为什么只在积上点上小数点,而竖式计算的过程中却没有小数点?

许:因为计算的过程是转化成整数计算的,计算过程中是没有小数点的。

师:许老师的讲解很到位,我们也来总结一下:计算2.4×0.85时依然将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计算时,需要将末尾数字照齐,最后根据乘数的小数位数来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大家的表现真的应了王子昂同学说的那句话: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这样的学习,学生思考得更深,研究得更透,发现得更多。这样的对话,让学生的疑虑、困惑逐渐“柳暗花明”起来,让学生的思考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由混沌到豁然开朗,从而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作为教师,教学也会变得异常轻松,何乐而不为?

3、课后——自主练习。

课后,我争取做到课后少留作业甚至不留作业。因为课前的自学,课中的深层次、有针对性地交流,节省下近15分钟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且练习效果良好,课后作业,还有必要吗?但我鼓励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出题,一部分自己做,另一部分第二天考试自己的同桌。这样做,充分利用了学生资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