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两条直线平行-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如果两条直线平行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如果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

2015-12-25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技能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已经比较熟悉,也有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特别是上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简单的证明步骤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这为 今天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对动手操作、猜想、说理、讨论等活动形式比较熟悉,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分组交流、 讨论等学习方式,学生已经具备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以前的几何学习中,主要是针对几何概念、运算以及几何的初步证明(说理),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几何证明体系 ,上一节课安排的《为什么它们平行》和本节课安排的《如果两条直线平行》旨在让学生从简单的几何证明(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入手,逐步形成一个更为清晰的证明思路,为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1)认识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2)能熟练运用这三条性质证明几何题。

(3 )进一步理解和总结证明的步骤、格式、方 法.

(4)了解两定理在条件和结构上的区别,体会正逆的思维过程.

数学能力: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严密性,更关注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认识论证的必要性。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情境引入探索与应用反馈练习反思与小结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

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第一次拐的角B是130,第二次拐的角C是多少度?

说明:这是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出C的度数,需要我们研究与判定相反的问题,即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也就是平行线的性质.

活动目的:

通过对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出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比较熟悉,因此,在学生回忆起这些知识后,能很快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环节:探索与应用

活动 内容:

① 画出直线AB的平行线CD,结合画图过程思考画出的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同位角的关系是怎样的?

② 平行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③ 两条 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是相等的,那么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a∥b(已知),

2(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对顶角相等),

3(等量代换).

师:由此我们又得到了平行线有怎样的性质呢?

学生活动: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叙述,给出板书: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推导同旁内角是互补的.并归纳总结出平行线的第三条性质.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师生共同订正推导过程并写出第三条性质,形成正确板书.

∵a∥b(已知)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180(邻补角定义)

4=1 80(等量代换)

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师: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在今后我们经常要用到它们去解决、论述一些问题,所需要知道的条件是两条直线平行,才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即它们的符号语言分别为:

∵a∥b,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已知),

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已知),

4=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板书在三条性质对应位置上)

活动目的:

通过对平行线性质的探索,使学生对证明的步骤、格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认识证明的必要性。

教学效果:

在前面复习引入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此时学生已能够进行推理,在这里教师不必包办代替,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有成就感的同时也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

活动内容:

① 已知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

(1)若1=110,可以知道2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2)若1=110,可以知道3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3)若1=110,可以知道 4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② 变式训练:如图是梯形有上底的一部分,已知量得A=115,D=100,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解:∵AD∥BC(梯形定义),

B=180C+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180A=180-115=65.

C=180D=180-100=80.

③ 变式练习:如图,已知直线DE经过点A,DE∥BC,B=44,C=57

(1)DAB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2)EAC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3)BAC、BAC+C各等于多少度?

④ 如图,A、B、C、D在同一直线上,AD∥EF.

(1)E=78时,1、2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2)F=58时,3、4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对证明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更 认识到数学严密性与证明的必要性,做到每一步都有根有据。

教学效果:

在 教师不给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独立完成,把理由写成推理格式.对于学习困难一点的同学允许他们相互之间讨论后,再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解题过程.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解法给予肯定,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

第四环节:课堂反思与小结

活动内容:

① 归纳两直线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② 总结证明的一般思路及步骤

活动目的:

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一对互逆定理,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总结出证明题的一般思路及步骤。

教学效果:

应让学生积极讨论,说出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由角的关系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是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由已知直线平行,得到角相等或互补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能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在有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不同,总结证明的一般步骤,养成严谨的推理习惯.

课后练习:课本第236页的习题6.5第1,2,3题

四、教学反思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要学好证明,必须学会语言的表达和运用,初学几何证明题时,学生对于几何语言不甚清楚,几何语言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老师有必要强调:将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相结合是学好证明的基本功,画图时按要求将符合题意的图形画出来。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所画图形的多种情况;

(2)能根据题意画出简单的图形,掌握题与图的对应关系,一般图形不要画成特殊图形,否则就意味着人为增加了已知条件,反之,特殊图形也不要画成一 般图形,这两种做法都没有真实的表达题意;

(3)图形力求准确,便于观察,有利于解题。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