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习作教学实践体会-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阶段习作教学实践体会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小学阶段习作教学实践体会

小学阶段习作教学实践体会

2015-12-24

小学习作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实,表达思想感情,形成习作能力的综合过程,是小学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环节。在小学实际习作教学中,时间、精力投入较多,但整体收效低,这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师眼前的事实。因此,探索、实践、研究小学生习作教学的方法,不断提高习作教学水平是语文教学工作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课题。

一、习作教学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学生习作,实际从学说话的那天就已开始了,从说一个字到一个词到一句话,逐步开始表达一件事情,由不清楚到清楚循序发展。进入小学,开始将所想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就是书面语言,即习作的开始。习作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就小学段来说,大致经历用词造句、写一段话、写一篇作文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在教学实践中,不论是哪个阶段的习作教学,均存在以下共性问题:1、空洞,缺乏真情实感;2、记流水账,词语堆砌;3、选材不当,不能很好为中心服务或与中心无关;4、布局谋篇普遍不合理。

以上学生习作中呈现的问题和所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具体如下:一是缺乏观察和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头脑里没有东西可写素材,因此空洞。因为参加的实践活动少,缺乏活动情感体验,因此缺乏真情实感;二是学生几乎每天就围绕课本转,读有益的课外书时间不足,读书兴趣不高,因此语文素养低,习作起来没有头绪,仅进行词语堆砌,记流水账;三是因为当前教师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缺乏一个系统、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提高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忽略了习作知识的积累、引导以及选材、组材、布局谋篇、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指导。

二、习作教学的对策

习作教学难,但是难并不等于束手无策,只要有心,只要坚持,只要衔接恰当,提高习作整体质量最终不难。结合我20多年教学的实践与积累,只要抓好以下五项工作,习作教学的诸多问题就可以有效解决。

(一)组织观察活动,教会学生观察,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说和写的基础,是获取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组织开展观察活动,教会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在引导学生观察时,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的教学生观察:1、确定观察顺序和方法,引导学生会巧选看点。观察的方法一般以问题形式来引导,问题的设计根据学龄段确定。观察顺序根据实际来定,从学前儿童开始培养;2、充分调动感觉器官。观察时除了用眼睛看外,根据观察物还可以用鼻子闻、耳朵听、舌头舔、双手摸、张嘴问一问,书上翻一翻等;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事物描述得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如我在教学了一年级下册识字1《春天来了》和描写春天的词语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把学生带到学校周边观察春天,让学生用双眼去触摸春天,感受莺歌燕舞、花红柳绿、小草从地里探出头来的样子,回到课堂后,再引导学生加以联想、想象用学过的词语说说自己看到、摸到的春天。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除了引导学生进行留心课外观察事物,千万不能忽视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无论是那个年级或是哪个学科,课本中都有插图,低年级段更是突出,大多教学内容都是图文并茂的,因此从课内到课外均要重视。在上课前,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观察插图,看懂图的内容,理解图的含义。

(二)培养说话兴趣,锻炼说话能力。

兴趣本来就是一种写作能力,要让学生对习作有兴趣,开始阶段必须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务必从学前儿童抓起,并且持之以恒抓下去,让他们从不爱说到爱说,不会说到会说,从没有条理到条理清楚。对于农村小学来讲,学前教育就是一个关键的启蒙阶段。如何激发幼儿口语表达的兴趣?其实不难,只要抓住儿童爱表现的特点,在游戏活动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说话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说,即玩中说、说中玩,要求教儿童用普通话说。例如,2006年我教了一年学前小班,那是4岁至5岁的孩子,刚开始教他们说话时,我就坚持用普通话教他们说,并且每周有计划的进行两次小红花评比,慢慢的再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有如我在教学0至9的十个数字时,教师在数石子、用石子堆数的游戏中,先引导小朋友们初步认识数字的意思后,再引导他们怎样用数字说短语、说句子,最后以开火车(不得重复别人说过的)比一比谁最棒的活动形式开展说短语、说句子比赛。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说话的能力,还初步培养了孩子们认真倾听的习惯、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样的道理,不论你是教孩子们认识一个字还是看一幅图画,都要引导孩子们用普通话把它说出来。

另外,培养说话训练,我们要上好口语交际课。上好口语交际课,首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例如我在义教小学语文课程第12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科技的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时,我开展了一个辩论会:让女生为反方选手,男生为正方选手,给他们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查找资料做好辩论准备。第二节课时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教师要根据情况适时引导;其次教师要参与其中,认真倾听,适时做好辅导。

(三)开展实践活动,体验活动过程。

习作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从哪里来?真情实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量的实践活动,来源于自身的亲身经历。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要把实践活动与习作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活动过程,体验活动过程的快乐、艰辛、挫折、成功等感受。需要指出的是:在同一个实践活动中,生生之间的感受一般是不一样的,关键要看学生在活动中角色。例如:我在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比赛》习作教学时,首先组织了一场男生与女生混合的篮球比赛活动,将我班学生分为两组,每组自主推选一个队长,其他的事项由队长与成员自主组织,比如拉拉队、服务组等等。然后提出比赛要求,各队根据要求开团队会议。接下来进行比赛,比赛结束组织活动感受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之后,写出来的习作不在空洞,有事实,有感想,而且不同角色的学生,感受均不一样。

(四)随文练笔,循序渐进,夯实学生的习作基础。

作文教学,其实写重于说。学生会观察了,学生有话说了,我们就要培养并维持他们的习作兴趣。学生会观察了,就有了写的素材,学生会说了,也就奠定了将口语变成书面语的基础,而学生还差选材能力、组材能力、表达方法、布局谋篇、标点符号的运用等环节的训练,这些环节既是学生习作的难点,也是最易让学生产生厌烦习作的因素,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些环节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随文练笔,循序渐进。

具体从以下几个步骤实现:

1、教师要做好引领示范。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给学生讲解引导外,还应养成与学生一起写范文的习惯。如:一年级学生的写话,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把好组词、扩词、用词口头说话关。开始时,学生一定会困难重重,这时教师一定要耐心的反复教学生说,教学生写简单的,时间一长,学生掌握了方法教师轻松了,学生也不怕了,而且也为学生写几句话打下了基础;教学生看图写话时,开始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看图的方法,再在黑板上工整板书,教给学生写话格式,标点符号的运用,并领学生反复练习,直至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二年级学生的习作教学从一年级学生的几句话过渡到一小段话,在习作中,教师在指导时,同样要教学生如何遣词造句和习作格式,开始时教师同样要进行小习作板书示范;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过渡到三段式的结构,教学时,对习作方法、作文格式教师都要手把手地示范;四至六年级的习作,对于不同的作文要如何审题、如何选材、如何组织材料、如何表达、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教师都应做好示范,待学生写好后与学生的习作一起评议。

2、认真批改。批改时了解、掌握学生习作情况的重要环节,批改作文要从六个地方入手、注重两个细节、杜绝一种行为。六个地方:一是基本要求,题目是否写清楚了、格式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清秀、字词正误情况、语句是否通顺;二是基本结构,段落是否合理;三是基本核心,选材是否恰当、是否服务于基本思想;四是基本思想,立意是否明确;五是基本表达方式是否合理;六是用词造句是否恰当准确精彩。两个细节:一是多就少改。意思就是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要尊重小作者的意愿,遵循多就少改的原则,改笔一定要惜墨如金,多就少改,不要硬去拔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样每篇改动不多,学生打开作文本,所见的是万绿丛中点点红,他们就会对教师的批改、点拨情不自禁的赏析,从而受到熏陶启迪,获得深刻的教益;二是鼓励为主。杜绝一种行为即只写不批。

3、适时评讲,在评讲中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学生作文写好后,教师要进行及时评讲,评讲时每轮流抽出不同等次的作文进行评讲,指出他们写作中的闪光点,不足点,并让他们知道,作文只有写真实的事,才能流露出真情实感;只有平时多积累,多读课外书,才会为你的习作披上华丽的外套。作文评讲中坚持多鼓励少批评。评讲作文时,要尊重学生不同层次的习作水平做出不同的等级评语,用闪光点照耀闪光点,从而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

4、组织学生习作互读活动,让学生在互读中共同提高,维持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之间互读习作,在阅读中,鼓励学生找到习作的不足以及写得好的地方,并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部分读给同伴听。互读时候最好是优生与后进学生互换,这样后进学生可以向优秀学生学习,同时优秀学生通过帮助后进学生修改习作进一步提高优生的习作水平。

(五)开展读书活动,读有益课外书,提升学生的习作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底子、智力基础乃至情感、审美基础。他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的脑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就象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来照耀。不是补习,不是识字一样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质量,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必不可少的,因此,我教的班级始终坚持做到:每天读书30分钟,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获取更多的习作知识、经验、方法以及语文素养,日积月累,为写出精彩的作文奠基。

总而言之,虽然作文难教,但万事难不倒有心人,只要我们找准方法,坚持不懈,重视学生习作兴趣培养,那么我们的作文课堂定会绽放异彩!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