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除法:除法的验算-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除法:除法的验算

2015-12-10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方法,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2、在解决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除法的验算。

教学难点:探索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对策:通过验算问题的提问,产生验算的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有关数量关系的理解,探索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设计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参加过生日聚会吗?明明和芳芳快过生日了。这天,他俩一起来到食品店选购蛋糕。(出示例题中的情景图)你们能帮助他俩解决一些在买蛋糕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电脑出示情景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

(2)出示问题一:36元可以买多少块巧克力?

(3)生列式,指名一人板演。

363 =

先用口算算出结果。

303 = 10 63 = 2 10 + 2 = 12

(4)再用竖式计算。

(5)出示问题:他算得对不对?有什么办法验证?

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进而自觉地探索验算方法。先自己思考,然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办法。指名回答,并将用乘法验算的方法板书于黑板。

1 2 3 = 3 6(竖式略)

(6)观察并交流: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验算除法?

(7)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65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还剩多少元?

(2)讨论列式计算。

6 5 3 = 21(块)2(元)

(3)验算。

第一个问题我们是怎样验算的?

还用这个方法验算行不行?

A、口算验算。

每块3元,21块是63元,再加上剩下的2元,正好是65元。

B、竖式验算。

21 3 + 2 = 6 5(竖式略)

C、说出验算中每一步的运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4)观察并交流: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5)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三、提升经验,归纳方法。

1、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活动,你能说说除法的验算方法吗?

2、学生可以尝试根据板书自己说说除法的验算方法。

3、同学之间一起交流、总结方法。

四、实践运用,加深理解。

1、口算下面各题。想想做做第3题。两人轮流回答,并说说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想想做做第1题。看看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3、想想做做第5题。

看图解决第一个问题。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合理的,全班一起解答和验算。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4题。

课前思考:

除法的验算是在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从解决实际问题引出验算的需要,并启发学生自己探索验算的方法,在具体的情境总共,体会验算过程和结果的实际意义,从而真正理解并掌握验算的方法。

由于除法计算的结果可能有余数,也可能没有余数,所以除法的验算相应地也有良种情况。本课教材分两段:第一段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第二段教学有余数除法的验算。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学习除法的验算,有利于学生体会验算过程和结果的实际意义,真正理解并掌握除法的验算。

课后反思1:

以过生日买蛋糕的话题导入新课,将一节课的数学学习置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教授除法验算这一环节,由检查小朋友的计算对 不对的话题引起学生探究验算方法的欲望。验算的方法,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启发学生结合所进行过的学习活动,依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获得的经验,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提升经验,归纳出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后反思2:

当一提到他算得对不对?有什么办法验证?这一问题时,学生都能很快地想到用商乘除数这一方法进行验算,看来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将新旧知识相联系。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学生能进行口头检验,但用竖式进行验算很不够理解,对验算的意义和方法还不明确,总忘了加上余数,虽然商乘除数的结果非常明显与被除数不一致,但他们也认为自己进行了验算,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任务型的进行除法的验算。最后,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已经先初步小结了两种情况的验算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及活动获得的经验,通过回忆、同学间的交流,将知识提升、归纳。但是,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概括能力,出现会这样算,但不会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

课后反思3:

本节课先口算除法练习并结合教学的主题图,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问题意识。

学生自由猜想图中小朋友带了多少钱,进而变化例题中的数据,先解决63元可以买多少个蛋糕再解决63元可以买多少个面包并比较有余数的除法和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使学生明确验算方法,随机让学生用验证的方法判断数学问题计算的正确性。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