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教学设计-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教学设计

2015-11-27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第86~87页的内容。(备注:此内容是12月份左右进行教学的)

设计思路

本课在设计时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1、以教材为蓝本,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在课中以教学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在此基础上,由只观察到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可以同时观察到两个面或三个面,教材以学生每天生活的教室为背景,选择图书角为观察对象,这样认识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显得亲切自然。

2、以生活为素材,辅助性地开展教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生活本就是一个数学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又选择洗衣机、电冰箱、饮水机、文具盒等学生常见的物品和正方体、长方体让学生进行观察,从而激活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

根据站立的不同位置能够看出正面、侧面和上面。

教学难点

根据给出的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谈话:前一阶段大家在数学上都学得不错,老师曾答应过大家送个礼物给你们的,今天老师把礼物带来了(电脑出示长方体礼品包装的正面图),请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礼物。

在学生猜礼物的同时,并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教师同时把学生所猜的礼物名称板书部分于黑板上。

通过电脑操作,把礼品由正面面对大家变为侧面面对大家,请学生继续猜。

这时可引导学生在猜的时候是根据刚才看到的正面和现在看到的侧面猜出这个礼物的。

这时教师可通过电脑操作打开礼品(也可拿出实物)展示给学生看。

提问:你们觉得这样猜东西有趣吗?这样猜东西可是有诀窍的哟,你们想不想学呢?

(学生响亮的回答:想。)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处设计由教师带来的神秘礼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观察它的正面、侧面,由此进入了新知的学习。这样的导入在自然中进行,既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欲望,更能很好的进行组织教学。】

二、引导交流、探索感知。

1、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出示教室里的图书柜)

说明:正面就是面对我们的那个面;

侧面就是正面两侧的两个面;

上面就是在上方的那个面。

(1)谁能指一指你所看到的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请几个学生指一指。

然后同桌之间相互指一指。

再请学生说一说你看到的其他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出示一个长方形的纸盒,放在讲台上,请学生和老师一起观察并说出正面、侧面和上面。

当学生和老师一起观察之后,会出现两个正面,这时产生矛盾,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这是为什么,教师这时可以加入讨论。

学生讨论后汇报情况,教师进行总结:有些物体是我们约定俗成的,比如冰箱、彩电、空调、图书柜等,大家都能很快说出正面,但碰到一些不明显的物体,如纸盒等,我们就用正对着你的那个面就是正面。

(3)教师出示一些长方体物体,指名几个学生指一指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这时可偏向于班级的弱势学生,给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

2、认识从一个角度最多只能看到一个长方体的3个面。

(1)师:请家注意看教师手中的物体,你看到了它的几个面?

请你们大胆的来猜一猜,从一个角度,最多能看到一个长方体的几个面?

同桌可相互讨论。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注意是从一个角度,不可变换角度。

全班汇报猜想的结果,允许学生间的不同意见进行辩驳。

最后教师通过明确条件的方法,让所有学生知道,从一个角度,最多只能看到一个长方体的3个面。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只能看到2个面甚至1个面的。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练习要求:把文具盒放在桌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学习自主练习,并和同学交流自己所做的结果,然后汇报结果。

3、游戏:托物旋转

要求:(1)请一个同学手托一个长方体,由下往上慢慢升起,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看到面的情况。

(2)再旋转起来,让学生观察在转动的过程中,看到面的情况,并汇报。

学生练习,并汇报情况,教师及时总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由学生熟悉的教室的图书柜的认识,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但在此之后,又设计了一个教师和学生处于对立的面所观察到的长方体的正面不一样的矛盾情景,由此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进行的是从一个角度观看物体的面,以及多个角度观察,比较面不同的情况,最后通过一个游戏,进一步深化这个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快乐游戏中学习数学,从而夹生了印象。】

三、自主练习,深化巩固。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在洗衣机和冰箱的下面写出分别表示哪一面。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2、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通过判断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说出学生对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判断

3、游戏:按要求进行拍照。

教师宣布游戏的规则,请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摆姿势。

(1)教师要拍学生的正面,学生应该怎么摆。

(2)教师要拍学生的侧面,学生应该怎么摆。

(3)教师要拍学生的头顶,学生应该怎么摆。

游戏结束教师总结

4、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这是一个正方体,学生很容易看出它的正面是一个正方形,但侧面和上面从图上分解开来看,很像平行四边形,所以应该多观察实物,形成物体在大脑中的空间形象,形成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5、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两个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观察由两个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实物,通过角度的转换,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关于这个拼成的长方体的影像,然后根据这个影像让学生来判断这个长方体的正面图、侧面图和上面图。

然后把两个正方体换个角度进行重新拼组,让学生在不从各个角度观察的情况下进行判断,锻炼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设计意图:在这里设计时,以课本练习为主,穿插了一些游戏性的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让学生在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获取更多的知识。在本环节中着重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为导向,合理练习,巩固深化知识。】

四、全课小结,延伸课外。

(1)提问: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能指出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

(2)课后延伸:下课后,去观察一下校园内或家中的物体,看看在一个角度最多看到几个面?并指出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让书本知识活起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