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凸现数学的趣味性-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在生活中凸现数学的趣味性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在生活中凸现数学的趣味性

在生活中凸现数学的趣味性

2015-10-30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又最终为实际生活服务。如果教学中能关注这一点,就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正如陶行知所言:“我们真正的指南针只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解决。我们朝着实际生活走,大致不至于迷路。”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数学

生活环境中蕴藏着许多学生熟悉的、新奇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 “活” 的教材,关键在于教师能不能善于发现、组织、提炼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所运用。

如教学苏教版第六册 “分数的认识” ,要让学生认识整体中的几分之几,我先出示一个摄像镜头:

星期天,老师家里来了四位勤学好问的小客人,真不凑巧,老师家里用来招待小客人的食品太少,只有一块甜饼、4个橘子和8块巧克力。

师:怎样把这些食品分给他们,才公平?

生:每样食品都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1份。

师:如果把这块甜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可以吃到这块甜饼的几分之几?

生:每人可以吃到这块甜饼的 。

师: 是我们上学期就认识的数,它是数王国那个家族中的?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生:它是分数家族中的,这里的 表示把一块甜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4份中的1份。

师:大家讨论一下:如果把4个橘子也平均分给这4个小同学吃,每人吃的1个橘子与4个橘子有什么关系?还能用分数来表示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如果能,也请说明理由并说出可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

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拓宽了分数的意义,能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有关“分数”知识的欲望。

二、创设生活情境——理解数学

数学课堂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创设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学。

如教学“行程问题”应用题的课上,我让学生拿出各自所带的玩具小汽车,把课桌当作“马路”,让小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行驶。并让同桌的同学相互合作,模拟表演两辆小汽车在一条马路上的运动情况。玩耍中,学生弄清了什么是“同时同地出发”、 “同时两地出发”;什么是“同向而行”、“相向而行”,什么又是“相背而行”;什么是“相遇”,什么又是“相距”……再请两名同学上台模拟表演:“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家里走向学校,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在这样饶有趣味的情境中,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相遇应用题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三、组织实践活动——感悟数学

实践证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感悟数学。所以教学的内容不能仅局限于书本,教学的时空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要结合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时, 如果仅让学生从字面上描述1公顷是10000平方米,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起“1公顷”的表象,他们头脑中的“1公顷”是抽象的。如果把学生领到操场,让学生在操场上大致量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让4个同学分别站在这个正方形的顶点上,其它的学生每隔几米站1人,分别站在这个正方形的边上,这样全班同学就站在了一个边长是100米的大正方形上。“1公顷”的土地面积就凸现在学生的眼前,并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

经常注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来剖析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时,数学就和生活融合了。学生就能逐渐养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生活、认识世界的习惯。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