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全册教案-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十二...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全册教案

2015-10-11

一、期初复习(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期初复习第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分数四则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的有关知识,能熟练地求比值和化简比。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分数计算。

1.说一说下面各式的得数。

2.口算。

小黑板出示复习第1题。

指名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3.做期复习第5题。

提问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三、复习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1.学生回忆互化方法。

2.做期初复习第4题。

四、复习比的知识。

1.复习比的意义。

2.做期初复习第2题。

3.复习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化简下面的比。

14:210.8:0.050.9:

4.做期初复习第6题。

1)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师巡视指导。

2)提问判断结果,并让学生说明理由。

五、作业

期初复习第3题、第5题未做的三题。

一、期初复习(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期初复习第7~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比较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圆的知识。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圆,在图中表示出圆心和圆的半径、直径。

2.指名说说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

3.学生做期初复习第7题,在课本上做。

三、复习应用题

1.做期初复习第8题。

学生读题,弄清每小题都有哪三个量。

指名口答算式或方程,师板书。

2.做期初复习第9题。

学生读题,师问: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在哪里?题里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指名板演,列出算式或方程。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版式或议程。

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3.做期初复习第10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求出出勤率填在课本上。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结果。

问:你是怎样求出出勤率的?

4.做期初复习第12题。

学生读题目。

问:这是什么应用题?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指名再读题目。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知识?

五、课堂作业

期初复习第11、12题。

二、圆柱和圆锥

单元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认识底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你认为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老师取下两个底面比较

(2)认识侧面。

请大家把圆柱竖放,用手摸一摸周围的面,(用手示意侧面)你对这个面有什么感觉?

(3)认识圆柱图形。

(4)认识高。

长方体有高,圆柱体也有高。请看一下自己的圆柱,想一想,圆柱体的高在哪里?试着量一量你的圆柱高是多少。(板书:高)谁来说说圆柱的高在哪里?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在图上表示出高,并板书: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圆柱的高是多少,怎样量出来的。提问:想一想,一个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

3.巩固特征的认识。

(1)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2)做练习一第1题。

(3)老师说一些物体,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汽油桶、钢管、电线杆、腰鼓

4.教学侧面积计算。

(1)认识侧面的形状。

(2)侧面积计算方法。

①提问: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跟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看从第3页最后两行到4页的想一想,并在横线上填空。提问想一想所填的结果。

②得出计算方法。

提问:根据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算?为什么?(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教学例1

出示例1,学生读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做圆柱体。

让学生按剪下的第127页的图纸做一个圆柱体。指名学生看着做的圆柱体说一说圆柱的特征,边说边指出圆柱的各个部分。让学生说一说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3.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两人板演,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集体订正,要求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4.思考:

如果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一第2题。

家庭作业:练习一第3题。

(二)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2、例3和练一练,练习一第4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圆柱的特征。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3.提问: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怎样计算?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这节课就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表面积计算方法。

(1)

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想一想圆柱的表而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拿出圆柞,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得出公式。

请同学们看着表面展开的图形说一说,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追问: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圆柱的一个底面积怎样算?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分哪几步来算?你们会做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样算的。

3.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题里的条件,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4.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2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要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