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八)-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八)

2020-08-07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八)

课 题: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初步认识自然数。

2.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过程,掌握包括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在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体验数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2.掌握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同学们,想一想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情能够用到数。你们知道古时的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你们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吗?

二、 探究新知

1.学习数的产生

(1)讲述数的产生:古时候的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有了记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字数物体的个数,因此只能借助其他的一些物品来记数。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放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小石子。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若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第二幅图说的是用木板或在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小结:人们无论采取哪种记数方式,都是要把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对应起来,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也不同。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