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律》教学设计-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运算律》教学设计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运算律》教学设计

《运算律》教学设计

2015-09-23

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58-59页:运算律(复习)。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认识到整数运算定律和性质对小数、分数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其合情推理的能力,培养其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建立初步的数感。

3.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使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同时让其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结合相关内容,渗透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准确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分析:运算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这些运算律在数与运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引导学生思考:小学阶段我们学过了哪些有关数的运算定律和性质?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全班归纳整理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加法交换律:a+b = b+a

加法结合律:a+b + c = a+(b + c )

乘法交换律:ab = ba

乘法结合律:ab c = a(bc )

乘法分配律:a (b + c )= ab+a c

减法性质:a - b - c = a -(b + c )

除法性质:a b c = a (b c )

(设计意图:回顾和总结学过的运算定律,鼓励学生用字母表示,以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所学过的运算律和性质。)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加法、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0.7+3.9 +4.3+6.1

8 4 12.5 0.25

2、减法性质的应用。

221-35 - 65

12.7 - 4.8 - 5.2

3、除法性质的应用。

4700 25 4

56.70.1250.8

4、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8(125 + 7)

2.74.8 + 2.7 5.2

1\4101 -1\4

5、特殊数的拆分。

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75102

759.8

12.53.225

(设计意图:设计小组合作的环节,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团体合作精神,使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同时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简便运算,鼓励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熟悉运算律的结构培养简算的意识。)

三、巩固复习。

1、请你做法官:

351.6 = 35 2 0.8

326-7.2 +2.8 = 326-(7.2 +2.8)

88 99 +88 = 88 100

73 37-73 37 = 0

73 +37-73 +37 = 0

0.83 99 = 0.83 (99 +1)

2、解决问题:

学校准备为田径运动会购买一些奖品。

玩具三轮车25辆,每辆24元,摩托车25辆,每辆26元,小汽车25辆,每辆80元。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下面是运动会跳绳比赛的场地,每块小方形的长都是15米,宽都是8米。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整理的知识进行多种类型的练习,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验到了探究成功的乐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你学得开心吗?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同时培养学生质疑,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反思: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学生对简算挺感兴趣的,毕竟简算可以摆脱那些繁琐的四则混合运算,也不用竖式计算。我发现:简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特征,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我设计了大量的直接简算的题给学生练(我认为计算达不到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可以简算的对象,如:25与4相乘、125与8相乘、5与任何双数相乘以及其他的可以凑整的数,同时使学生对简算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根据以前的教学我发现,其实学生在真正的生活情境中还是会自觉的用乘法分配律的。比如算几套课桌椅价钱的问题,学生会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也就是渗透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我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学生确实很难达到自觉地运用分配律去计算,特别是一些变式就更加的困难了。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自觉观察算式特点的习惯。学生对于计算的目的是得到答案,而忽略了计算的过程,这也跟我平时的教学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其实,简便运算的思路有很多,只要把握凑整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运算定律,就是正确的。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单纯的简便运算,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了学以致用的道理,真正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必须运用到实际当中去的道理。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