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反比例(1)》教案教学设计-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新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新西师大版...

新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反比例(1)》教案教学设计

2020-03-08

第6课时反比例(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页例1,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三1~3题。 第(6)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关系的量。

2.经历反比例意义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使学生体会反比例与生活的联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准备 写有例题表格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 1、情景游戏:对口令

(1)同样的面包单价:2元∕个。老师说个数,(对口令的同时出下表)。

买的数量(个)1234 5……

总价(元) 246810……

  问:面包总价与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它们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成正比例的量所具有的三个特征: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②变化有规律③一定的量

 (2)共有30个苹果分给小朋友。老师说出小朋友的人数(对口令的同时出下表)

小朋友的人数(人)13 510……

每个人分的个数(个)3010 6 3……

  提问:小朋友的人数与每个小朋友分得的苹果个数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师:那么这两种量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

学生对总价

观察表格,回答老师的提问

学生回答分得的苹果个数。

观察表格,说说有什么发现?

思考回答

通过游戏复习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学生对成正比例的量的认识。

通过与前面的例子相反的数据,让学生感受到数据的变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探究 1.感知几种不同的变化规律

(1)(出例1第一个情景,并出示下面的表格)某旅游公司的导游带领60名游客来到井冈山游览,准备分组活动,提出的分组建议如下表。(见教材)

  教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每组人数和组数的?

 问:从这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游览的第一天晚上,导游写了一篇情况总结,要把它存入电脑(出示例1第二个情景图及表格)。

  师:必须先算出哪个量?为什么?

  (3)第二天,导游将带领这批游客,行一段路程。(出示表格5)

  问:填这个表时,你是怎样想的?

  2.分类区别,概括意义

  (1)教师:请同学们把这6张表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教师巡视,听取各小组意见,加强指导。

  教师简单概括: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两种量的变化方向正好相反。(板书:反)

  (3)概括得出反比例的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概括得出:

  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

  这是你们自己总结概括出来的结论,那么,你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揭示课题:反比例的意义)

  像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4.举例

  抽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5.区分

表5中,一段路程20 km一定时,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成比例吗?为什么?

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总人数60人没变,每组人数和组数的乘积是一定的;每组的人数在扩大,组数反而缩小……

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集体订正。

带着问题,分组讨论。

汇报交流

试着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集体交流:举出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

分析,交流。

让学生感受到每组人数和组数的变化关系。

通过计算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数据变化的关系。

让学生理解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方向及其变化规律,最终得出反比例的定义

让学生弄清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比例的原因。

课堂活动 直观操作,加深理解

1.完成第49页课堂活动1题

 2.完成第49页课堂活动2题

 3.完成第50页课堂活动3题

独立操作,思考

将小组内每人制作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数据填入表中,再观察讨论

将所学知识在实际运用中进行巩固。

巩固练习 练习十三1~3题 五、课堂总结 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检查学习情况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自我小结 加深学习印象。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