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数学广角——《集合》教...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数学广角—...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2019-07-09

《数学广角—集合》属于《数学课程标准》的综合与实践这一知识模块。课标中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2.通过观查、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事先准备了脑筋急转弯:有2个爸爸和2个儿子,但是只有3个人,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明白有个人既是爸爸又是儿子,他的身份重复了。体会在计算总数时有时不能简单地把两部分相加,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唤醒探究热情,也让学生初识重复问题的基本含义。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表示,既能看清楚有几个人参加了两项比赛,又能明显看出参加两项比赛的一共有几个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分析,学生认识到要解决重叠问题,就要清楚看出重复部分的数量,从而引发学生操作意识,这时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整理。学生亲历整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作、思考、交流、比较等活动,充分认识到,体现重复部分怎样做到既直观又美观,还能表示每部分的内容。结合各小组展示的优点,引出韦恩图,让学生了解韦恩图的同时,又体会到数学文化的底蕴。通过交流学生感悟到集合图能直观看出参加各项运动的人数,尤其是重复参加两项比赛人数的部分很清楚。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充分理解集合图的意义,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不同的策略中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

练习时设计了一组有梯度的练习,从简单应用到开放,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既链接所学知识资源,又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拓展。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能让学生结合集合思想进行分析,还能结合可能性的知识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不足:在出示例题时,应该问学生:一定是17人吗?让学生带着思考进入新课学习效果会更好。拓展性题目想办法和例题做到整合,效果会更好。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