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秋季教学反思之运算能力的再认识-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秋季教学反思之...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小学数学秋...

小学数学秋季教学反思之运算能力的再认识

2018-12-1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阐述了十个核心词,一时间,对核心词的探讨成为热点。一些专家学者纷纷对他们进行解释。我也看过有关的一些文章。大部分都是对一个词进行分析,但曹培英老师《跨越断层,走出误区》却对这十个核心词一一解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时会感到耳目一新,有时会觉得说的有道理,有时感慨自己也陷入了这样的误区。

就说运算能力吧。不可否认,运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有的人会开玩笑的说,数学学不好,连个帐也算不对,就是把运算能力作为数学的最基本的能力。最为一线教师来说,运算能力的培养确实是最头痛的。每套试卷计算所占的分值接近1/3,大部分学生都会在计算上失分,你要是说他不会,可是只要你给他批改上错号,他就能正确的订正,这到底是学生学会了还是没有学会呢?计算的错误原因有很多,运算顺序,抄错数,运算方法的使用不当,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不正确,运算律的错误使用等。

读完这一章节,我也有些感触。数学有些概念和法则就是需要记忆的。但是我们现在的数学课本中却回避了计算法则的总结概括。让学生通过计算的训练和探索去总结和发现。虽然教材中没有对这部分知识的阐述,但是每位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仍然不会减少这个环节。他和其他的知识点不一样。例如对计算的教学,24✖6.有的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是由20个6和4个6相加的和。然后把它写成竖式的形式。每个人的教法可能会不同。但是每个人对运算法则的总结是相同的,对于这样的精华部分,教材中应该呈现。

对于简便运算。这本书中说的真正确。运算能力的培养和应用似乎若即若离。课程标准中要求“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但我们把合理简洁的途径全部归结为简便运算了。运算律的应用,在小学阶段几乎等价于:“简便运算”;脱离背景的“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的常规训练题型和常规检测项目。实际上有时书写起来还没有竖式计算来的方便。还有就是我们的简算要求:我们习惯说: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书中对这样的说法进行了解释,这样的说法本身就欠严谨。所以这次出题的时候我就改成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还有一点是我没有关注到的:将合理选择算法贯彻到笔算中,

长期以来,我们割裂“笔算”与“简便运算”。我给学生解释的简便运算是可以不用笔算就能得出结果的一种方法。如在计算67×9和67×63的时候。绝对是多数学生会采用竖式计算67×9,而不是简便运算,学生的想法是简便运算的递等式书写起来很麻烦。继续计算的时候,很少有学生直接利用上面的结果,还是继续用竖式计算。我想这需要从教师身上找原因。我告诉学生,如果你确信你前面的计算是正确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利用前面的结果继续计算,如果你不能100%的确定的话,你最好重新计算,这样,即使你前面的计算错误,也不影响后面的计算结果。我们一味的从学生得分的角度考虑计算方法,而没有从减轻学生计算量的方面考虑,因为确实出现过因为前面的计算失误,导致后面的题目也没有分数的情况。书中还提到,当我们计算67×63 的时候,已经采用竖式的方法计算67×3,在计算67×60 的时候,谁想到了利用前面的计算结果。的确我们将竖式与简算割裂成完全不同的两种。

总之,读过这本书之后,对核心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以后教学的得力助手。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